保险潜在市场巨大
在期望寿命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养老成为社会、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目前物价不断攀升的环境下,按照目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单纯依靠社会养老保险是无法满足退休后的生活需要的。于是,“养老还得靠自己”正成为共识,大多数人开始选择购买保险,为退休后的生活多增添一份保障。
有市民表示,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养老问题将在未来成为更大的问题。“由于社保覆盖广、保障低,提供给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十分有限,远远达不到退休前的生活质量,所以现在不少退休的人是依靠子女养老或是退休后继续工作来维持生活。一旦有什么病痛,更是无钱可医,还会给家人带来巨大的负担。这样的情况下,在退休前参加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是十分必要的。”
对此,一些理财专家也表示认同。他们分析说,按照目前的生活质量,只靠社会养老金会使很多人在退休后生活质量大打折扣。73岁的预期寿命意味着人们在退休后要度过将近20年,这是一段不短的时间。为避免到时出现财务上的捉襟见肘,建议居民尽早筹一点养老金或购买一份商业养老保险。对于我国保险业来说,作为重要市场的老年群体的逐年增多,将对该行业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据介绍,就老年群体而言,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主要是两种产品: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进入老年阶段,退休导致收入水平下降,虽然支出也会相应下降,但仍然需要确保一定的收入,所以对养老金的需求就备受关注。另一方面,当前我国人类死亡“疾病榜”排名最前列的疾病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等,除了心理、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等各种因素会产生影响外,这些疾病与年龄有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增高的趋势。而这些疾病的治疗,一般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不仅如此,老年人本身就是体弱多病的群体。所以,如何使[cye.com.cn]可能发生的医疗费用支出得到保证也是老年群体所关注的一个焦点。各项研究报告都表明,我国老龄化程度正在加剧。这表明随着老年群体的绝对数字和相对数字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大家对养老保险产品、医疗保险产品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从而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产生了潜在的需求,保险市场未来发展空间也十分巨大。
可是,面对众多的保险公司和林林总总的保险品种,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大众难免挑花眼,不知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对此,保险专家指出,在选择商业保险制定养老计划时,首先要注重保障功能,使自己在退休后依然能够有稳定的收入,这是第一重要的功能。其次,应充分考虑目前的收入水平,并结合自己的日常开销、未来生活预期、通货膨胀等因素,做出合理的选择。
一般来说,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所获得的补充养老金,占未来所有养老费用的25%-40%为宜。第三,要注重保值,也就是说要看为自己未来规划的养老金是否能满足今后的消费水平。最后则要树立尽早投保的意识,虽然养老是55岁、60岁之后的事情,但年纪越轻,投保的价格就越低,投保人自己的负担也越轻。
相关
我国居民期望寿命的提高,与政府对此的高度重视以及大量的财力投入密切相关。
2003-2007年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卫生资源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其中,全国卫生机构数2007年底达31.5万个,比2003年增加2.4万个;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由2003年1.48人增加到2007年1.56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由1.00人增加到1.12人
2007年,全国医疗机构(不包括诊所、医务室和村卫生室)诊疗人次数达25.7亿人次,入院人数达8623万人。与2003年比较,诊疗人次增加4.7亿人次,增长23%;入院人数[cye.com.cn]增加2531万人,增长42%。过去5年,中国病床使用率提高,平均住院日缩短,医师工作负荷增加。2007年,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5.8人次、担负住院1.7床日,比2003年分别增加0.8人次、0.3床日。
2006-2007年中央财政投入艾滋病防治经费达18亿元;积极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覆盖31个省(市、区)1190个县(区);截至2007年11月底,累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人达3.9万人。
截至2007年9月底,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达2448个,参合农民7.3亿人,参合率达86.0%。与2004年相比,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增加2115个,参合农民增长8倍,参合率增长10.8个百分点。2007年1-9月,全国新农合基金累计支出220.3亿元,累计受益2.6亿人次。
消费品市场发威
虽然科技水平进步了,人的期望寿命提高了,但是步入中年之后,人体的各项机能不可避免地开始逐渐退化,所选择的消费产品和年轻人也有所不同。但目前相关产品市场却有着极大的缺口。
虽然近年来国内老年消费市场规模日益增长,但相关企业却远远未能做好准备,这部分市场存在着严重缺失。
有分析认为,首先,专门鼓励老年消费市场启动的优惠政策较少,阻碍了老年消费品市场化运作的展开,不能有效降低企业风险,鼓励资金多渠道进入。其次,老年消费市场规模未能引起企业重视。第三,老年消费产品单一,令不少厂家认为老年人用品批量小、利润薄,加之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投入产品研制的经费较高,市场风险也大,不少企业出于利润考虑不愿开发生产老年用品。
上海、广州等地的调查表明,在吃的方面,除了保健品,老年人还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专利”商品;在穿的方面,国内各大城市的商场中设有为数众多的专柜,但其目标消费者几乎没有专门定位为老年人的。此外,“老年用品专卖店”更是难觅其踪,让想要敬献孝心的子女颇费思量。其实,这说明其中正孕育着[cye.com.cn]一个巨大市场。根据一份对2003-2005年中国老年市场需求调查显示,老年用品市场需求每年在6千亿人民币以上,但市场上仅能提供1千亿元的商品。其中,纯老年用品仅为500多亿人民币,其他400多亿元为代用品。也许正是看到了其中的庞大商机,以及对未来这一市场巨大潜力的预期,相关产业正开始发力。
在上海浦东羽山路上,有一家名为万盛嘉年的销售各式老年用品的专卖店,它也是全国最大的专业老年人用品店。“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决定了其特殊的消费偏好和行为。”万盛嘉年的詹副总经理表示,他们之所以关注老年人用品,是因为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
据介绍,该店内销售的产品包括老年食品、老年日用品、老年医药、老年特需品、老年保健等八大类数百样,专门为老年人所设计,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普通的指甲钳设计都追求小巧、精美,但对于许多老年人却并不实用。因为视力退化的原因,他们根本看不清楚指甲刀部分。该店售卖的指甲钳比普通指甲钳大一倍还多,并且在指甲钳的上方安装了一个放大镜,以便使用时可以看到放大几倍的图像。
据悉,该店自2007年4月正式营业以来,依靠着独特的市场定位,当月便实现盈利,目前经营状况良好。由此可见,把握老年群体消费特性,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是赢得市场、获得发展的最终导向。
有从事老年产业研究的专业人士建议,产业部门要制订政策,积极引导,特别是可以考虑适当给予生产老年消费产品企业一些财政支持、税费减免等,并对一些利润较小的老年产业给予扶持。另外,企业也应谋求多元化策略开发老年消费市场。目前老年产业开始受到重视,但其发展还刚刚兴起,投资机会很多,企业关键是要通过创新来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如在国外,一些老年用品已经实现了智能化,而且成本控制得很低,这自然能赢得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