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产品市场是座“钻石矿”
《长江七号》之所以会出现盗版比正版先上市、盗版比正版还多的现象,业内人士分析,这与对电影的商业化的操作以及版权问题的理解有很大关系。
事实上,很多中国出品人没有勇气去尝试电影后产品这块蛋糕,因为一来,很多电影本身的质量不高,很难再去开发衍生产品;第二,片商本身的投资少,只注重票房的开发,不擅长商业化的操作,再加上版权问题,后产品市场常被忽视。
相较美国,影视产业之所以在商业社会里居于高利润产业的前列,因为它不仅可以通过票房收入赚钱,更大的份额来自于相关产品的收益。有资料显示,美国每年国内票房收入达70亿美元,然其份额仅占美国电影产业的27%,电影后产品收入则占73%。
以电影《星球大战》为例,该片三部曲的全部票房收入为18亿美元,而其衍生品的收入却超过了45亿美元。“哈利·波特”这一品牌的估值更是突破100亿美元,现在市场上已出现了哈利·波特万花筒、铅笔盒、邮票、衣服、纪念品等500多种玩具与文具。
美国电影后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确也刺激了中国电影市场。最早投入电影后产品开发的当数2002年张艺谋执导的《英雄》。该片不但创造了国产影片2.5亿元cye.com.cn票房之最,在后产品上也开了“先河”,达3000万元:1780万元出售DVD/VCD的版权;跟踪《英雄》拍摄的纪录片《缘起》也以30万元的价格出售版权;同名小说、漫画红极一时;还与中国邮票总公司合作发行人物邮票,根据片中设计的道具等等,使《英雄》在正式走入院线前就赚了不少。
此后,徐克的《七剑》在电脑游戏、漫画出版、手机游戏、形象产品开发、演艺经纪等总共7个项目上“齐头并举”,参与资金达到10个亿。周杰伦主演的《头文字D》,片商开发出烟灰缸、打火机、钥匙扣、手机链、抱枕,其中一个正版的钥匙扣高达80元。
然而,与中国33亿元左右的电影票房,占电影产业收入的90%~95%相比,后产品份额仅为5%~10%。难怪国外一位知名制片人看到中国电影后产品市场时说:“它不是一座金矿,简直是一座未开发的钻石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