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受益者
1962年开始创业的鲁冠球从来不承认自己是商人,他说:“我不承认我是浙商,我不是商,我是名正言顺的企业家,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企业家。”
但无论鲁冠球是商人还是企业家,他的成功轨迹,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成就的真实写照。对于改革开放,鲁冠球确实感触颇深,“正因为有了改革开放,万向才有今天,我是改革的受益者、实践者,也是见证者”。
“1969年,我创办人民公社的农机厂,到改革开放前我们还没有倒掉就已经算很幸运了。”回忆起过去,鲁冠球感慨地说,“改革开放对万向而言,最大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就是市场经济。90年代,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我们开始偷偷摸摸地走出去(国外),但现在国家大力支持我们走出去,万向的国际业务也从国际营销转向国际生产,实现了优化配置国际资源。”
鲁冠球坚定地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哪里有我们的今天,讲得大一点,改革开放就是把国门都打开了,大家都可以走向世界,自由发展。而这在我刚刚创业时都是不敢想象的。”
社会责任人人平等
根据胡润发布的2007年中国慈善榜,鲁冠球及其家族2003到2007年,几年间共向教育、扶贫等慈善事业捐赠善款达到2760万元。胡润说,他之所以制作这个榜单,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中国民营企业家在事业上获得巨大财富后,他们承担了怎样的社会责任。而在今年两会上,社会新阶层代表的这些富人们有怎样的社会责任也成为外界热议的焦点。
而鲁冠球作为新阶层界元老级人物,他对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则有着独到的见解。“社会责任是全社会都应尽的责任,只有每个人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这个社会才会发展成为一个繁荣、清洁的社会,才会拥有新鲜的空气、纯净的水源……大家才会有一个安全、宽松的生活环境。而且,它不单纯是在中国,更应该是全球的眼光。”
在鲁冠球看来,要做善事首先要能赚钱,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养活,那谈何帮助别人呢。但并不是只有钱多了才能去做善事,因为一万块钱可以用于慈善事业,一个亿也能做慈善,无非是数字多少的问题,只不过财富多了可以去做更大的慈善而已。
面对外界对于富人做慈善目的的议论,鲁冠球坦然地说:“企业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比如做慈善就是一种责任。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说,这是必须要做到的。科学发展观就教会我们如何科学地赚钱和持续地尽社会责任。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是必须具备社会责任感的。”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5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