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是珍馐美味的鱼翅,实际上并没有太多营养,甚至会因含过量汞等元素而对身体造成危害。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世界海洋污染不断加剧。早在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就估计全球每年有1万吨汞排放到环境中,其中50%进入海洋。
专家介绍,作为海洋中寿命最长的鱼类之一,鲨鱼的长寿意味着暴露在污染海水的时间长,加上其新陈代谢率低,进入体内的汞排泄缓慢。加之鲨鱼又是肉食性鱼类,大鱼吃小鱼,长期摄食受到污染的其他鱼类。汞除了在鲨鱼肌肉里长期积聚外,更容易存留在肢端部位的鱼翅中。食用了汞含量高的鱼翅,自然损害人体健康。
特别是随着夏季天气变热,一些经营者为保持鱼翅等海产品的新鲜度,使用含有亚硝酸盐或甲醛的浸泡液。济南工商部门此前就检测发现,个别超市销售的鱼翅中亚硝酸盐、甲醛等化学物质超标,影响身体健康。
“奢侈消费”危害海洋生态平衡
食用鱼翅的“奢侈消费”既不会给身体带来太多好处,又威胁到鲨鱼种群的生存繁衍,更会破坏脆弱的海洋食物链和生态平衡,最终将危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数据显示,作为濒危动物,在过去50年里,全世界的鲨鱼数量至少减少了80%,鱼翅贸易则是导致鲨鱼被捕杀的主要因素。据估计,每年全球大约有1万吨的鱼翅贸易量,东南亚地区是全球最大的鱼翅进口和消费地。
山东省质监局食品安全监管处副处长李庆文介绍,目前我国尚未对鱼翅及鱼翅制品制订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因而对假冒伪劣鱼翅产品的查处主要看其主辅原料是否为真鱼翅,以及有无生产日期、厂名、厂址等。对以非法原料加工“人造鱼翅”冒充真鱼翅的,一经发现将坚决查处。
专家坦言,目前鉴定鱼翅的质量高低,主要靠业内行家和正规酒楼厨师长期积累的经验,通过眼看、手摸、口尝等方法鉴别。如真鱼翅干品呈鱼鳍状、有透明度,仿鱼翅干品多盘成粉丝状、颜色混浊;真鱼翅泡发后相互间没有胶着感,仿鱼翅的低级品常粘在一起等。
业内人士提醒,正宗鱼翅色质以鲨鱼本色为最佳,如颜色太白尽量不要买,很可能是用过氧化氢或甲醛浸泡过的。用手摸鱼翅时,指间和手心都有潮湿感觉,且分量很沉,则可能是商家把未晒干的湿翅片冒充干翅销售。
但专家更多的是呼吁,猎取鲨鱼鱼翅是一种残忍的虐待动物行为,被活生生割下鳍的鲨鱼被丢回海里,只能失血而死或活活饿死。国际保护动物机构就呼吁消费者拒吃鱼翅,希望饮食行业禁止烹饪濒危的鲨鱼及其制品,人们更应改变食用鱼翅的消费观念和饮食习惯,以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