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中国企业
未来20年,年轻的中国企业要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与实力强劲、历史悠久的跨国公司同台竞技。我们能不能赢?我们靠什么赢?
能不能赢,要看软硬实力是否到位。为此,有必要先认真审视自己,问问自己——
领导者能否超越自己?中国企业界的领导者绝大部分还是第一代的创业者,他们曾经在市场上叱咤风云,曾经抓住历史机遇,率领企业迈向各个行业的顶峰。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日臻完善,政策性的效应即将消失殆尽。更重要的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商战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超额利润被平均化,这需要企业家具有更高的操作水准。种种迹象表明,第一代企业家没有能力带领中国企业走得更远,且绝大多数企业的接班人问题并没有解决。那么,在创业者引退后,企业的未来会怎样?
深层次问题能否解决?不少民营企业曾经依靠自身的努力,渡过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曲折与磨难。然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有些却迅速滑入“中年危机”,染上了“大企业病”,业绩下滑,优秀人才大量流失,管理消耗大,甚至看不清下一步的方向。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企业管理的系统支撑度不够;企业的基础流程差,有序性管理不好,具体表现就是整体运作效率差;没有做好分配制度和价值分享。要解决这些问题,领导者要有优秀的战略思维能力。
如何执行好西方标准?从全球范围来讲,越优秀的公司越具备企业管理的共性。如何用中国式的思维来理解和融合西方式的企业管理标准,这对中国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外资Cye.com.cn企业进入中国,对中国企业的企业管理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中国的许多企业缺乏“蹲马步”的精神,往往在比较容易的地方不愿下苦功夫,降低了企业的执行力。事实上,国际企业的成功往往是累积的过程,是对管理所有细微环节的高度关注。
如何理解产业链共存共荣的理念?整个产业链是唇齿相依的利益共同体,国内好多企业的创新能力很强,但却无法使创新系统化,产品也不易产业化,这与上下游无法协调有很大关系。他们尚没有认识到,做好产业链共存共荣,让多家企业在一个完整的价值链中,选取各自能发挥最大比较优势的环节精耕细作,携手合作,共同完成价值链的全过程,更能充分利用资源,最大幅度地降低经营成本,实现效益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