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热潮 经销商冷漠
奥运商机无限,奥运营销热潮滚滚,作为汽车营销链条上连接制造商和消费者的中间环节的经销商反应如何?
记者近日在调查采访河南本地的一些汽车经销商时却发现,面对巨大的奥运商机,大部分经销商要么避而不谈,要么手足无措。有少部分汽车企业虽然看到了奥运给中国汽车带来的发展机遇,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反应非常迟钝,对奥运营销这个名词只停留在概念上的认识和了解上,至于如何结合自身的企业和产品进行推广和宣传,感到非常茫然。某汽车Cye.com.cn企业负责销售的老总在接受采访时称,奥运的确是一次企业向世界展示自身实力、提升品牌形象的好机会,但是作为非奥运赞助商究竟该如何去把握机会,目前他们正在进行积极研究,但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据某自主品牌企业专门负责对外宣传的负责人透露,国家对奥运会的知识产权控制得非常严格,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利用,所以也不敢站出来乱说话。
一些业内人士甚至尖锐地批评道,中国汽车企业在2008年奥运会这个世界大舞台上集体避而不谈奥运营销或者手足无措,这就是集体“失语”的表现,是一种不负责的态度。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的汽车企业,这个时候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借助奥运向全世界展示自己,让中国制造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而另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国家奥组委下发了关于约束奥运营销隐形广告市场的种种限令。这,或许是诸多非奥运赞助车企“集体失语”的症结所在。
非奥运车企该出手时就出手
历史上,众多汽车品牌借助奥运平台完成了从不知名到世界闻名的蝶变。其中,无论是丰田汽车、大宇汽车、霍顿汽车还是现代汽车,无一不是奥运的受益者。奥运商机的巨大效应已是有目共睹。2008年8月,世界目光将会聚焦中国北京,2008年北京奥运商机不仅仅属于汽车业唯一赞助商——大众汽车,而是整个汽车行业展示中国实力的良机。那么,非奥运赞助汽车企业做好奥运营销的准备了吗?难道我们的汽车企业愿意放弃这百年难遇的机会而“集体失语”吗?谁能动大众的“奥运奶酪”?随着奥运步伐的临近,除了南北大众频频发力之外,似乎很难看到其他车企与奥运握手的营销身影。
业内人士分析,比起8月来说,奥运会之后的体育营销才是各大汽车企业的必争之地,一股疯抢奥运冠军的浪潮以及各种后奥运营销必将出现。到时,大众汽车独家合作伙伴的护身符再不是万能通行证,拥有大量奥运冠军合作计划的丰田汽车和通用汽车肯定会高调出手,大众汽车面临着把一手培育的汽车后奥运市场拱手让给对手的危险。
面对如此大的市场机遇,聪明的汽车厂商们不会坐视不理。这是营销规律使然,亦是商企本性使然,诱人的“奶酪”面前,以赚钱为终极目标和本质表现的商企不会不动心。而所乱人眼的现象往往躲藏在本质之外,虽然记者在奥运营销课题的采访中几乎所有的非奥运厂家及经销商都三缄其口,集体避而不谈奥运营销。但种种迹象显示,这些仅是表象。
而一个无争的事实是,无论车企运用怎样的竞争手法,商家竞争的最大受益者是消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