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夏,19岁的皮姆给自己做了一个决定。他说,这足以让他兴奋很久,“看完奥运会,我就继续留在中国学习物理。”皮姆还为这个决定,做了一些规划,规划表上,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报一个中文学习班,恶补中文。
皮姆来自荷兰,有点腼腆。听说要接受采访,赶紧正襟危坐,并真诚地告诉记者,“我现在大三了,物理学专业。原本来北京,只是为了观看奥运会,但现在我决定留下。”皮姆还说,“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国家的人,大家都很热情。我很爱中国,第一次来就爱上了这里。”记者告诉他这叫“一见钟情”,皮姆非常兴奋,“就是,就是。”
事实上,像皮姆这样,迷上中国、迷上中文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他们,因为奥运而了解中国,因为了解而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一股“中文热”正搭乘“奥运快车”向全世界蔓延。据统计,如今全世界范围内学习汉语的人数大约为4000万。有业内的培训机构人士甚至估计,中国的汉语培训市场最少产生50亿元的利润。
其实奥运是一个标志,对中文热起到了推动作用。最主要的还是中国的日益强大,与各国贸易往来的增加,这才是一个大的背景。现在很多有形无形的东西隔开了西方人对中国的接近,比如签证的困难等等,相信随着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这些阻力会越来越小,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中文,这个市场也将越来越大,这都源于中国文化的魅力。
——北京汉通天下培训机构中文部负责人蓝春林
我的朋友奥运后想定居中国
现在这里机会很多
“我们是通过Internet相聚在中国。”在北京海淀区一个汉语培训班里,记者见到了皮姆和丽莎两个7月份才来北京的学生。当记者告诉丽莎,“Internet”翻译成中文叫“互联网”时,丽莎很兴奋,嘴里不停地用蹩脚的汉语说,“互联网互联网。”
丽莎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她自豪地告诉记者,她之前曾是体操运动员,这次来北京看奥运会,却没有买到门票,“很不高兴,几乎要哭出来了。”皮姆Cye.com.cn的运气不错,买到了乒乓球赛的门票。“昨天刚看完,觉得太棒了。”皮姆说,他当时穿着有“我爱中国”红心字样的T恤,有很多中国美女和他照相。他们兴奋地喊“加油中国”。
谈起对中国的理解,皮姆和丽莎一板一眼地数着“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丽莎还拿出一张纸,画上一个小圆圈和一个大圆圈,并告诉记者,以前在美国的生活只是在一个小圆圈里,来到中国后就是个大世界,“每天都有新鲜的东西,对很多东西都很好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