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这一群体中既蕴藏着巨大的创业积极性,又具备创业的可能性。相对本科生而言,他们接受了系统的专业教育,开展科技创业有更扎实的专业知识的支撑。而且,他们有着更为丰富的生活和工作阅历,社会实践能力较强。但高校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只注重学生的学科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创业教育。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也仅限于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还未把创业型人才培养纳入到研究生培养目标体系之中。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往往流于形式,仅体现在开设一些创业课程,如《创业学》、《创业教育》等选修课。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自身缺乏创业经验,难以指导研究生从事创业实践。研究生在创业实践上形式单一,缺乏多样化、层次化,校园创业环境不理想。
另外,从研究生创业的社会大环境而言,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和高层次人才创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资本市场落后,创业投资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生创业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而且,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研究生毕业面临的选择就是就业、考博和出国,整个社会和家庭缺乏对研究生创业精神和风险意识的培养教育。
在上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研究生创业的潜力并未发挥出来,自主创业还没有成为研究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加强与创业相关的法律、金融、风险投资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我国应大力加强研究生创业教育,激发研究生的创业热情,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创业实践探索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