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启动“区域限批”制度,山西省吕梁市被列入“区域限批”行列。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吕梁利用开发其丰富的煤、铁、铝等资源,经济开始起飞。不过,吕梁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快使得环境的承载力达到了极限。
近年来,吕梁市盲目违规上马了一批焦化项目,截至2006年8月,吕梁市165个焦化项目中,就有132个未经环保部门审批,占80%,对区域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现在,吕梁市政府希望在当地建立碳交易中心,将碳排放权转化为当地企业和政府的收益。
近日来,林峰的时间表被与摩根、高盛等投行碳基金代表的约会排得满满当当。半年多前,他接受了一个能源型城市政府的委托,组建一个属于当地政府自己的碳交易中心。
随着林峰对这个项目的介入日深,他的危机感就越强。他发现,由于碳交易背后巨大的商机,金融市场对碳排放的炒作已经开始。
金融资本围剿中国碳排放?
“我见的那些国际投行的碳基金代表旗下都已经准备大笔资金,准备投入这个市场,这还不包括在山西等地活跃的碳交易中间商,他们背后的客户都拥有庞大的资金实力。他们都希望以低价在中国拿到碳排放权,然后拿到欧洲市场去交易,利润都是100%甚至更高。”林峰说。
中国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主要牵头人之一、科技部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吕学都告诉记者,作为《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的三种灵活机制之一,全球普遍倡导的CDM实际上就是发达国家出钱,到发展中国家来买额外排减量的交易。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不承担相应的减排义务,但有很多能够减少或避免排放温室气体的项目,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而无法开展。通过CDM项目合作,可以从发达国家获得先进技术以及急需资金,从而各取所需。
而据世界银行估计,2008至2012年全球“碳交易”需求量为7亿至13亿吨,交易值每年可达140亿至650亿美元。其中,中国将提供三分之一的碳减排量,形成的商机将超过150亿美元。“仅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ye.com.cn就会形成数百亿的市场,所以委托我的地方政府希望能发展清洁能源项目,在家门口赚这个钱。”林峰说,他了解到的几家基金各自都有几十亿、上百亿的资金量投入到CDM中来。“其实这个盘面非常小,十几个基金就可以把市场操控起来。欧洲的碳交易所都有能源交易的背景,参与的金融机构都是交易所成立之时的做市商,操作价格更加容易。”林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