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筹建碳交易中心
在林峰看来,作为碳减排权“供应”的大户,在失去了一级市场的定价权后,“在碳减排发生地的地方政府建立碳交易中心是最合适的选择,完全市场化的资金可以弥补交易上的弊端。”林峰说,委托他的地方政府由于是能源大市,所以有良好的地域优势,他们已经向发改委提出申请。
“另外一个原因是,地方政府的很多项目因为政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措施而难以上马。而开发瓦斯发电等环保能源项目,通过出卖碳排放权,可以创造新的盈利模式,也可以成为地方政府的业绩。”林峰笑说其中缘由。
日前,吕梁市政府正式对外宣布,山西吕梁节能减排项目交易服务中心已经启动,该中心将通过市场化手段,进入全球“碳交易”市场。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吕梁市官员告诉记者,他们也已经委托了相关的专业人士来筹建地方碳交易中心。“我们还准备派出相关工作人员到欧洲考察,看看欧盟的6大Cye.com.cn谈交易所是怎么运作的,能否为我们提供经验。”该官员说,经过测算,仅山西一地,就拥有上亿吨的碳减排量。“按照一吨8欧元折算,光山西就可以靠出售碳排放权获得近百亿元人民币。”该官员。
此前,北京和天津已经建有不同的碳交易平台,“但是,这两个地方的碳交易所的选址距离碳减排项目和购买碳减排额度的欧盟都太远,形成了‘两头不靠’的尴尬局面,现在交易额非常小。”在林峰看来,把交易中心建立在碳减排项目的发生地,能起到最直接的作用。“碳减排项目在国家统筹之下,还需要充分的市场化,才能保护中国的利益。”
而对于地方政府的热情,发改委一位官员对记者表示,发改委经过多次会商后,意见趋于否决。“现在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申请,但在现阶段已有的交易中心的交易量都很小,因为发改委不想看到,中国的碳减排项目和国际买家之间,有太多中间商的存在。”该官员说,他们已经注意到国际金融资本可能炒作碳排放的问题,也正在评估其中的风险,考虑相应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