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08新年的钟声响起的时候,距离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已经为期不远了,在各项筹备工作紧锣密鼓推进的同时,随着这样一个盛会的举办,相关会展和会展旅游商机也越来越显现出来。
根据以往奥运会举办国的经验,奥运会后,会展和会展旅游都空前发展。以悉尼市为例,它的旅游业和会展业在奥运契机下得到飞跃性发展,1999年共有39个国际会议在悉尼举办,数量为悉尼有史以来之最,与会代表总人数达43000人,当年收入1.8亿澳元,其它各类专业会议收入达7亿澳元。国际会议协会(ICCA)公布的数据表明,2000年悉尼已跃升为世界第一大会议城市,而悉尼会议及访问者事务局资料显示,受益于奥运会城市形象的带动,悉尼赢得了2004年至2012年45场国际会议举办权。
目前,会展旅游在中国也炙手可热,它的优势在哪里?中国在奥运会的巨大契机下和新的休假制度变革中,会展旅游是否能更加优势突出?
近几年,笔者曾经在北京、郑州、南宁等地参与一些旅游业关联的会议或者培训活动,并且讲授些课程。我注意到很多来和我交换名片的旅行社或者酒店的负责人,他们的名片上几乎无一例外的在旅行社的名下,都有一个某某会议或者会展公司的名字,所谓: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同时,我也关注到,很多大的旅行社,比如国旅、中青旅、中航国旅等等,都很早就成立了会展旅游部、会议旅游部或者商务旅游部,中青旅甚至专门成立了Cye.com.cn会展旅游公司,首席执行官蒋建宁在一次电视对话中说,会展旅游在中青旅业务体系中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前不久,澳门威尼斯人酒店盛大开业了,宫殿般金碧辉煌的建筑和异域风格的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尽管它的主要目标是博彩业,但是它提出的三大经营主体却是:酒店+购物+会展。在内地的各个城市,事实上我们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会看到,大大小小的酒店每天都有各种会议在源源不断地召开,更不要说著名的四川的九寨天堂和北京的九华山庄,他们的经营和服务绝大部分都是围绕会议业而展开。
旅游业以其服务对象的异地流动、异地消费特征和受季节更替的影响,被形象地称为候鸟经济,而会展活动也因为人员流动、商品流动、贸易与交换具有同样的特征。在世界范围内,会展和旅游的互动是不乏成功案例的,比如瑞士达沃斯、美国拉斯维加斯、黑龙江亚布力、海南博鳌等等。在这里面,会议、展览以及文化活动等均扮演着旅游吸引物的角色,试图把眼球吸引过来,其实质是希望通过展览展示来扩大知名度、吸引投资和创造持续消费等目的,尤其是会展的商务特性和其产生的注意力,以及集中的、高档次的消费是其它公共服务产品难以比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