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在别的年份,出现在艺术北京后面的年份仅仅是一个时间的标记,一个艺术北京不断向前发展、进步的坐标,而在2008年,艺术已经可以完全跳将出来,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语。而画廊作为向大众推广艺术的主力,无论从规模还是专业性来看都还不能够胜任。
目前全国号称有5000家画廊,但据统计,正规性的画廊有50家左右,大部分都被业内人士视为是画店、画摊,而不是现代化操作手段的画廊。上海画廊业是亚洲“发达地区”,目前已有各种类型的画廊800多家,其数量已经可以与新加坡、汉城、台北、香港等地等量齐观了,但真正的画廊还少之又少。现时的市场价位一般销路好的国画在2000元以内,油画则在4000元以内。另外,有画廊老板还发现了一个有趣规律:购买两三千元作品的顾客,往往都是身家两三百万元的人,而购买5000元作品的,身家一般都接近了500万元,至于购买过万元作品的,多半都是千万富翁级别的人物了。
而北京的画廊业目前来看,其实已具备了较为成熟的业态特征,主办画廊的人员素质普遍较高。在投资上,许多画廊也都是在千万元级别上,但这些画廊都有一个共同的准备——做好了三五年之内不赚钱的准备。虽然一些高收入人群已经开始走入画廊,购画作为家庭装饰品,但在北京规模较大的画廊,那种标价在七八千元的画,一个月能够卖出一两幅已属佳绩,而更多的画廊仍然在依靠大批量的工艺画赚钱。严格意义上讲,目前北京的大多数画廊都不能称之为“画廊”,仅仅是工艺品商店而已。这更是全国画廊的悲惨现实。有资料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0美元时,才有可能形成社会性艺术品收藏兴趣;人均年收入达到10000美元时,才有可能健全艺术品收藏的社会机制。况且,人们艺术消费观念尚未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