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似乎正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由极度膨胀转向理性发展的重要契机。不过,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前景,纽约苏富比拍卖公司董事、当代中国艺术部负责人张晓明依然是乐观的。在他看来,中国的市场尚处于非常不成熟的阶段,整个市场的规矩还没有确立,画廊之间的网络关系还没有建立,所以“整个市场还不是非常有效的市场,正因如此,而提供了成长的机会”。跟风,这是中国人特有的一项技能,就像股票和基金一样,按中国的人口来算,就算有朝一日艺术品市场开始走下坡路甚至是崩盘,一样会有后来跟风者为艺术买单。
画廊经营:画是用来看还是拿来卖
在还不成熟的艺术品市场中,中国的画廊面临着三重风险,画家与买主的私下交易,是造成北京画廊生存危机的一个主要杀手。同时,在中国数十万人的艺术家队伍中选择值得投资的对象并将他们的作品全部买断,画廊要花上很大一笔资金。推出一名画家,各项费用至少是几十万,而这些投资都并不是短期内就能收回来的。更让人忧心的是,收藏家在哪里?艺术品消费者在哪里?企业与个人不愿卖,美术馆与博物馆又买不了多少,这只能让画廊零敲碎打地寻找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