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画廊是一级市场的主体,通常采用两种基本的经营模式。一种是通过举办画家的展览来做艺术家的代理人,这种代理画家的画廊是主流,可称为一流画廊。一流画廊是画家的唯一代理机构,画家会把所有的新作品都送到画廊。另一种不做画家的代理,只销售作品,被称为二流画廊。一流画廊与二流画廊是不一样的。二流的画商只对以最高价卖出艺术品而获取利润感兴趣,而一流的画廊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扶持最优秀的艺术家。一流画廊售出的作品价格是适中的,因为经纪人要维持被代理画家作品市场的秩序和稳定。一个代理画家的画商要求大量的资金投入。布置展览的开销,包括展刊和宣传的费用都是巨大的,在很多情况下,画廊实际上是赔本举办展览。
日本著名画家加山又造的终身经纪人村越伸曾说过,总有想把好作品收为己有的强烈欲望。可惜,中国当今的美术市场中,多数经营者首先关心的是“钱”,不是“画”。一张名画在画商之间“击鼓传花”般地传来传去,最终的“得花者”被别人认为抓了“冤大头”。一个没有终端消费者、只有炒家的美术市场,还能称之为市场吗?而这也正是中国画廊现阶段感到迷茫的真正原因。
画廊的功能,其实仍在延伸当中。在国外,去画廊对普通市民来说像去博物馆一样平常。带动和影响整个社会艺术欣赏的水平,原是画廊的义务之一。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用在艺术和商业上,同样适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