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车企能在5至6年间迅速发展,是因为充分利用了整合全球资源的产业结构,但这种以“拼凑”为主的模式只适用于企业发展初期追求规模效应的阶段,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发展理念。
2008年以来,全球汽车厂家的日子都很不好过。但是实际上从2007年下半年起,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厂商的市场份额就开始下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了67.33万辆,占国产轿车销售总量的25.24%,这与一年前自主品牌冲击国内市场份额1/3强的旺盛时间相比,增速明显放缓。
除了因为油价上涨和经济衰退这些全球普遍存在的因素外,造成自主品牌厂商市场份额下滑的原因很值得我们深思。虽然有人认为这是全球汽车市场出现拐点造成的,但是我认为情况更加严重。所谓拐点是市场周期性的一种波动,再拐一次就向上了。但事实是,我们面临可能不仅是一次拐点,而可能是汽车产业史上最严峻的挑战。
2008年仅剩的几个月里,汽车市场降价的趋势可能会继续延续下去,庞大销量背后出现的微利或无利,自主品牌靠什么发展?很多自主品牌转型之后,面对更高一级的市场,品牌成为更重要的购买理由,价格的影响力变得更小,与合资品牌的技术差距却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