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资讯行业资讯→新闻
    


民族汽车迅速崛起的忧患


cye.com.cn 时间:2008-10-5 18:07:34 来源: 作者: 我来说两句
  早在几年前,业内人士就在讨论中国汽车产业的后拉美化,说中国汽车如果不能走自己独立发展的品牌之路,而企图以市场换技术,最后只能如同拉美的汽车市场一样,沦为世界汽车巨头的加工厂,在食物链底层,抢食一点点残羹冷炙。现在我不敢妄言这种局面正在出现,但有这种苗头是肯定的。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丸川知雄在《现代中国产业——蓬勃兴起的中国企业的强大与脆弱》一书中指出,无论是家电还是汽车,中国的产业界都呈现出与垂直统合相反的“垂直分裂”构造。这种资源整合式生产模式里,各种零部件不是在公司内部或集团内部开发或采购,而是零散地从其他公司采购。这是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共同现象。在平板电视、手机领域,中国民族厂商也只靠5年时间就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最近其发展势头已开始消褪。

  因为这种垂直分裂的产业构造给予了所有厂商都能轻松制造的机会,大家都放弃独立开发,大量采用外资零部件模块追求眼前利益,在四至五年内高速成长,这种速成增长的方式已经蚕食了自主品牌汽车的未来。2000年左右,中国民族汽车厂商开始大规模生产乘用车,在5~6年间迅速占领了部分中国市场,是因为充分利用了这种垂直分裂的结构。这从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发动机的采购方法上可见一斑。中国目前共有131家汽车厂商,其中民族汽车厂商为100家,这100家企业中像日本和欧美那样只从本公司或本集团内部购买发动机的仅有7家。35家从公司内外两方进行采购,58家只从集团外部采购。即使像奇瑞和吉利这样已经具备部分规模效应的民族车企也相当依赖这种快速而廉价的方式:奇瑞的ACTECO发动机被看做是外包的另一种形式,离真正的技术掌握尚有距离;而吉利的“逆向开发”则被认为是另一条以购买换技术的研发方式。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4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上海谈商论道创业系列讲座 ·创业网寻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80后创富论坛共创未来30年 ·创业网向网友征集网站建议
·北京新闻广播9月24日节目 ·金口财总裁演说行销特训营
·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 ·七彩公司招募大学生创业者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 ·第十届金手指网络奖征集中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