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国际市场--壮大的必经之路纵观目前的国际市场,正是需求旺盛的时期,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到处都是商机。而其中亚非的发展中国家为我国主要的出口对象。在马来西亚,政府为鼓励进口先进机械设备,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如作为优先发展行业,中国企业到该国投资机械设备产业,可获得法定Cye.com.cn收入100%免税10年这样的特殊优惠。靠IT产业发展起来的印度意识到其落后的基础设施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制定了十年基建发展计划和优惠政策,决定今后5年内投入建设资金2000亿美元以上。另外,像尼日利亚、越南等计划长期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都是工程机械巨大的市场。
同时,中国经济环境在近几年得到了明显改善,更加方便出口企业的运作。随着中国完成了入世的有关承诺,关税已经降到最惠国的待遇水准,关于一些非关税的限制,包括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已经全部取消。国家为企业出口大开方便之门,出口金融体系日趋完善,出口自营权的审批权限放宽许多,出口手续的办理更加便捷。同时,行业协会和商会近几年来组织国内企业多次参加国际工程机械行业的大展,帮助企业接触国际市场,进行信息交流和贸易合作,取得了显著效果,搭建起很好的平台。
2004年3月,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首次以中国国家展团的名义组织国内制造企业集体参展国际工程机械三大博览会(德国慕尼黑、美国拉斯维加斯、法国巴黎)之一的德国慕尼黑bauma2004。包括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徐工)、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柳工)、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工)等在内的Cye.com.cn42家参展企业,展出了代表目前国内最高水准的60余台工程机械产品,在慕尼黑掀起了一股中国风。不仅如此,参展的众多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还在展会上与海外商家和用户达成了产品出口协议,展会之后部分企业连续多次接待来自国外的采购商。
国内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早已打响了"莱克星顿"的枪声。国内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基地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已在去年5月通过了欧洲CE认证,并且在成功向法国、波兰出口了装载机各一台后获得了肯定,于近日拿到了来自波兰的50台装载机的订单;规模仅次于徐工的常林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01年就开始在国外设立销售办事处,并注重实施品牌战略,出口额逐年攀升;如今,三一重工、柳工都在印度设立了产品销售点,正在打开印度市场……
目前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开拓,仍然处在起步和加速阶段,仍然偏重对国内市场的依赖。但通过扩展海外市场来壮大企业规模,更深层次地发展企业,已经成了越来越多工程机械企业的共识。依靠国内市场发家的中国企业,已经瞄准了国门外的广阔世界。
突破包围圈---技术关首当其冲从市场、经济环境等方面考虑,中国工程机械出口的前景非常广阔,但是当中国企业开始关注出口,加大出口的时候,一系列障碍也随之出现,一个多方面组成的包围圈将中国企业团团围住。
首当其冲、最为重要的莫过是技术关。长期依赖国内市场的中国企业虽然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得到了锻炼,提升了综合能力,但总的来说企业的质变不大。多年来中国企业习惯了低水平的复制,满足于简单的销量、销售额增加,所谓发展,大多只是量的不断增多,技术上很少有突破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