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德国慕尼黑bauma2004和今年拉斯维加斯博览会上,中国产品虽然能够得到很大关注,但在技术上的差距也暴露无疑。能够得到外国同行欣赏的大都是外观设计、控制系统,可以说这方面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核心技术、前沿技术上,我们仍然遥遥落后。工程机械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实现Cye.com.cn信息化,其中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是当前工程机械亟待发展的新技术,工程机械上的电子控制产品已逐步形成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及电子监控技术等在国外工程机械产品上都已广泛应用。许多世界知名公司在结合自己产品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当代先进的微电子技术成果,开发出了自己的控制器,并形成系列化、模块化的软硬件集成。
没有优势的技术,就很难造就优势的质量,这直接导致中国产品可靠性下降。根据目前我国产品在1000小时可靠性试验和三包期内的统计资料看,平均无故障时间为150-300小时,而国际水平为500-800小时。大修期寿命,不采用进口发动机的只有4000-5000小时,国际水平为8000-10000小时。技术差距造成的产品竞争力差距可见一斑,而发动机这种核心技术的落后更是让中国工程机械多年来跳动着一颗"外国心"。
另外,技术水平不过关,使得很多中国产品被各种认证拦截,难以打入欧、美、日高端市场。一个CE认证标准就将大批中国产品拒之门外。至于有关环保排放标准,包括尾气排放、噪声、振动等方面的要求,我国大部分产品都很难达到进入欧美国家的"通行证"--欧II标准。
技术水平的限制使中国产品的市场规模被先天性抑制。和许多中国出口产品类似,工程机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以低端产品为主,攻占市场的主要优势是低价格。而此类产品最为发展中国家青睐,这也是目前中国的出口市场以亚洲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主要原因。而当今北美、欧盟和日本对成熟的高端市场的需求占到了
世界需求总量的七成。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工程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对扩大市场规模的影响不能不让人担忧。
在管理、营销方面,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体现出的差距也非常明显,主要包括出口经营不规范、海外拓展不够科学、缺乏国际化的战略管理意识、缺乏品牌意识及售后服务脱节等问题。尤其是当许多大型企业已经锁定国际化的目标后,就更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出口增长,必须在提高管理水平、整合销售链,打造品牌上多下功夫,多做积累。仍然遵循以往在国内的增长模式,单一盯住出口额,绝不是长远之道。
提高这方面的水平,相对于技术要容易一些。尤其是我们已经和许多大型跨国公司进行了合资、合作,不能直接获得对方的技术,但管理、营销的水平应该在耳濡目染之中不断上升,经营理念和国际化意识应该不断优化。从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没有理由不在各方面显得更加成熟。
国际化---立志当高,言之尚早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伴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必然需要在各行各业中涌现一批强大的跨国公司,作为主力部队充当中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这是历史的需要,时代的需要,工程机械行业自然也无法回避这一事实。出口快速增长再也不能以"国内市场疲软"这种可笑的理由出现。立志当高远,没有国际化的目标,今天的出口就无法实现质的突破,没有国际化的意识,企业就无法向更科学更强大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