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辆电动车的产业规模意味着多大商机?对此,汽车企业与提供充电站基础设施配套的企业态度颇有不同。
在即将正式公布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细则中,其中一条是电动车(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混合动力车)到2011年要形成50万辆产能。
车企已经通过推出电动车、公布新能源汽车规划等实际行动,表明对此事很看好。国家电网的人士在此事的态度上却颇有保留。
“现在各方面都很看好,但国外的大公司还没真正开始行动呢,已经行动的都是国内的中小企业。我们的研究表明电动车真正开始产业化要到2015年以后。”3月3日,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处的一位负责人在电话中表示。
为何是50万辆?
在目前被提前曝光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细则中,新能源汽车颇受重视。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描述很具体,规定了发展重点、产能规模以及销量目标。
2009-2011年,我国将力争新能源汽车的年产量达到5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到乘用车总销量的5%;在政府采购时,将优先采购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
国家发改委汽车专家组组长张书林表示,制定产能50万辆、占乘用车销量5%的目标出于多方面考虑。一方面,推动新能源产业化必须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动力模块的配套能力,以及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产能。
张书林认为,形成50万辆产能并不是一个很高的目标。“50万辆只是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打下市场基础,要实现产业化,这样的规模是必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