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只做出口到内外贸融合
2003年3月,国家商务部挂牌成立;去年10月,上海市商务委员会诞生。政府新部门的组建,表明我国内外贸分家时代已一去不复返。然而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要真正做到内外贸融合并不容易。
今年华交会举办期间,记者采访了上海飞马进出口公司办公室主任茅霞华。这是一家单一从事外贸进出口的国有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受阻。为求生存,该公司决定从今年起实行内外贸并举方针,并已着手开展物色代理商、商业布点等工作。茅霞华坦言这么做虽很重要,但难度很大,因为常年做外贸出口,对内销真的没有方向,其行规、潜规则根本搞不清楚。据悉,目前很多外贸公司最担心的是国内市场不规范,如假冒品牌、以次充好、拖欠款、三角债等等。此外国内信用体系建设没有跟上,外贸公司很难了解内贸代理商的真实情况,因此经营风险很大。
在国外,当然也有专做外贸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但就多数企业而言,内外贸融合是主流。可见,内外贸并举是能够为绝大多数企业接受的,我国企业当然不应例外。但问题在于,如果因为遭遇金融危机而被迫临时“出口转内销”,危机一过又故态复萌,企业的出口发展战略还是有缺陷的。也就是说,内外贸融合应成为多数企业的自觉行为和战略选择,而绝不能成为一种临时应急措施。
内外贸融合是贸易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为分割既不科学,同时也阻碍了内贸和外贸的发展。以联华连锁超市、国美和苏宁家电连锁店等为例,这些企业在上海乃至全国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可惜的是其基本上没有走出国门。而对我国外贸出口来说,国际销售网络建设至今是个老大难问题,但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宜家等Cye.com.cn跨国连锁巨头却在我国攻城略地。对此,如果内外贸结合,取长补短并与所在国同行联手,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将促使我国外贸发展发生根本性变化。
如果说,外贸出口顺风顺水高速增长之时,这些对我国外贸发展带有根本和长远性的问题难以引起人们重视,那么在金融危机寒风劲吹时,人们的头脑会相对冷静和清醒一些,要求我们的外贸企业既要应对当前危机,更重要的是把眼光放远,加快外贸出口战略转变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