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农业信息内容采集亟待加强。打开网站,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针对性强、真正有用的信息少。奇台县是全国的优质大麦之乡,当地市场一直受到国际大市场的制约,春上农民想上网了解世界啤酒大麦的种植情况,想知道专家对市场的分析,但让人很失望,找遍网站也没有。大麦收获后,想了解市场价格行情和走势,但仍然没有,有的是早已过时的价格信息,对农民毫无用处。奇台县过去种亚麻,农民想了解国内国际市场在这方面的行情,同样很难找到。还有的网站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对农民有误导作用。同时大量过时的信息也充斥着网络,有的信息完全是“马后炮”,起不到引导和参考作用。信息更新慢、实用性差、准确率低、内容空洞混乱等,是涉农网站的通病。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发布的信息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政府官员下乡给农民讲信息,常常也是主观臆断,引导错了造成损失,也没人承担责任。而更主要的是,农业信息的Cye.com.cn采集一直处于盲目随意状态,没有专门的农业信息采集人员,有的单位想搞就搞,不搞也没人管,搞对搞错也没人过问,没人把关,更没有哪个单位组织有关专家针对当前的生产和产品销售问题,去进行专门论证。来自主流渠道的信息弱了,一些误导的信息会乘机流行,并对农民造成损失。每年奇台县的啤酒大麦刚一上市,就会有全国数十家商家进行抢购,一些商家为了自身利益常常制造虚假信息误导农民。前几年大麦刚一下来吨价不到千元,但过不多久便会上升到1400元以上,价格涨了,但农民手中的产品也基本出售完了。农民的好产品面对好市场,往往卖不出好价钱,甚至有时还不挣钱,好处大多都让商家或二道贩子得了。还有其他不少产品的销售也同样存在这类问题。主流信息服务的缺位时间长了,农民对政府的信息服务和流行的信息的准确性产生怀疑,不少地方的农民生产和产品销售仍然是“信息基本不用,生产基本跟风,销售基本凭蒙,致富基本靠碰。”
五是农业信息服务发展亟待“造血”。政府对农业信息服务进行“输血”是必要的,但要促其发展,全靠政府又是很不够的,靠农民买单也极其有限,要增强自身运行活力,有待于建立必要的自我发展机制,要采取多种方式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不少地方在创新信息服务载体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有的地方由村民投资建立村信息服务站,农民在上网时交纳一定费用,政府再给部分补贴,让投资者在保证服务站能够正常运行的同时,还能有所赢利;有的地方在农村建立集信息服务、农资销售和农副产品收购于一体的“农家服务站”,使信息服务取得综合效益。近年来,奇台县引进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大多从春种到田间管理、到产品收获,提供市场行情、良种、技术、贷款和产品交售等一条龙服务,农企之间建立起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农民从中获得的信息服务完全是免费的,企业也从服务中获得利益。两年来,奇台县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形成了40多个农民Cye.com.cn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涉及数千个农户。农民对信息化服务的需求,通过合作社集中体现出来,合作社以组织的整体优势,为信息服务买单,使农民获得更快、更准、更多的服务。同时,农村经纪人、种植大户等在农村经济活动中也处于重要地位,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往往最为迫切,同样是农村连结外世界的重要力量,在信息服务上发挥着带动和示范作用。有专家预测,“农”字号龙头企业、种植和养殖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经纪人等,将在农村信息化服务中成为最活跃的群体,随着他们在农业组织化进程中作用的日益凸显,农村信息化服务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将成为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