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由于海正药业生产磷酸奥司他韦中间体是半路出家,未来盈利前景并未明朗。海正药业方面表示,扩产H 1N 1流感防控药中间体项目是在原有车间进行改造后临时改产的。“磷酸奥司他韦中间体作为新产品,投产后的产量、成本等尚不确定,因此该项目实施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虽然面对巨大的甲流蛋糕,海正药业显得有点义无反顾,但是也不掩饰摸着石头过河的复杂心态。
“与原料药相比,生产中间体利润率偏低,处于“基本化工原料——— 中间体———原料药———制剂(成药)”这个医药产业生产金字塔的最底层。由于原料药与医药中间体的生产过程相似,市场上更多企业的做法是,以中间体为基础,升级向原料药生产。海正的做法却是从原料药的生产向中间体发展,可见甲流防控市场的吸引力。”国内某大药厂负责人称,海正药业不惜车间改造来加入甲流防控产业市场,能分到多大利益还是个未知数。
有行内人士估算,两个月后,国产达菲储备量将有120万粒。这个数字,足以令海正药业萌发进入中间体市场的冲动。国产达菲几年前已经成型。2005年,禽流感在全球暴发过一次大流行,当时为了实现全球防控,国内获得罗氏授权的厂家有上药集团和广东东阳光集团。而今年这次甲流危机之下,东阳光与上海医药集团的国产“达菲”再次成为国内防控药品的主角。目前同款产品分别名为“军科奥韦”和“奥尔菲”,将成为各省防疫部门政府采购的主要产品。
而与海正药业一同切入磷酸奥司他韦中间体市场的,还有长江药业。长江药业作为东阳光的下属企业,也被国家发改委批准参与磷酸奥司他韦中间体的生产。国家发改委接连批准扩大磷酸奥司他韦中间体的生产申报,表现出政府对甲流防控药品供应安全性的谨慎考虑。
流感市场长期存在
“从流感蔓延的速度来看,证券分析人士认为甲流市场将是一个长期的机会。”中金公司在其最新的医药研究报告中指出,4月25日墨西哥暴发甲型H 1N 1型流感以来,全球范围内流感仍然在蔓延,目前已经有60多个国家发现确诊病例,全球确诊病例截至5月30日已经达到15,510人,中国确诊病例6月1日已经达到72人,迄今为止流感疫情还没有终止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