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机中煎熬,中国已经一年多了,而美国则有两年多了。经历的时间有长有短,但现在经济都走在复苏之途。虽然还有对经济二次探底的忧虑,其中包括宏观政策和经济运行的动向,而当前中美实体经济最关注的问题都是失业率的攀升。
全球共性:无就业复苏
8月份,美国的失业率上升到9.7%,为26年来的最高点。但实际的失业情况更严重。由于危机持久,不少人已经放弃了寻找新职业,或者转而成为兼职,从而被官方的失业统计排除在外了。
即使这样,经济学家也普遍认为,美国的官方失业率会在几个月内上升到两位数。有经济学家甚至认为,7月份的真实失业率已经在16%了。
总统奥巴马和联储主席伯南克都认为,高失业率还要持续到2011年甚至更晚的时候;就业成为了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一个最关键的障碍。有一种看法很说明问题,就是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加息与失业率到达顶峰的时点是关联的。
从统计数据上看,中国的情况似乎好些,公布的登记失业率是4.3%。但实际上,我们的失业统计覆盖面局限性更大,不足以全面的反映全社会就业的情况。年初, 社科院发布的报告称,中国的城镇失业率是9.4%;而民间的草根分析人士则认为全社会失业率是14%。
经济开始复苏,甚至在中国一些沿海企业出现用工荒问题,但中国整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9月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1~8月,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是757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00万的84%。
估算下来,全年新增就业岗位可望在1100~1200万,远超年初定的900万目标任务。这是个来之不易的成绩。过去十年数据表明,中国GDP增长10%,提供岗位1000万左右。今年的GDP增长可能只是超过8%,而新增的岗位反而较大幅度的增加。说明政府的4万亿刺激计划以及其他的促进就业的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不过今年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超过2400万人,因此就业市场仍然紧张。
就业的社会影响
对此主要有两个担忧,一是担心拖累经济复苏的步伐,二是担忧影响稳定。
就业和经济复苏是相互影响的,但从根本看,经济复苏是因,就业增长是果。高失业率会影响居民消费,拖累经济复苏。经济衰退时,企业为了生存,往往是通过裁员、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而到了经济复苏时,企业并不会立即增加员工。这导致了在经济复苏过程中虽然企业运营情况好转,但就业情况不会立即跟上,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居民收入依然下降。就业的复苏相对经济复苏是滞后的,但经济复苏了,就业终究会复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