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与人保部的有关人士交流时,谈到了就业形势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现在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这两个重点就业群体都很平稳, 没有出现预想的坏情况。目前农村还是个很大的就业蓄水池,农民工的就业伸缩弹性很大。即使在去年底、今年初的就业低谷,没有工作最多也是回到农村,而不是成为盲动的群体。
尹蔚民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农民工就业形势开始好转,回到城里的农民工97%已经找到工作。大学生的情况也比较平稳。截止到7月1日,大学生的就业率是68%,与去年的就业情况相比基本上是持平的。
政策取向就业优先
虽说就业不是经济复苏之因,但是如果经济复苏了,仍然难找工作,收入还是下降,国民的满意度是难以容忍的。
同样是经济增长,如何让居民合理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可以有低就业的增长,也可以有高就业的增长。不同的情形里面有经济结构、发展模式的不同,以及政策取向的不同。
9月8日,社科院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根据课题组测算,4万亿投资按照刺激计划方案,可实现GDP产出9.4万亿元,拉动非农就业5135万人;假设没有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按照常态投资分配,可实现GDP产出8.9万亿元,拉动非农就业4482万人;如果按照就业优先方案,根据不同行业拉动就业效果的排序来分配投资的,将实现GDP产出8.1万亿元,拉动非农就业7236万人。
三种方案创造的GDP价值差异并不大,但拉动的就业效果有显著差别,就业优先方案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比目前的投资方案多 40.9%,比常态投资方案多61.4%。
相同的投入,完全可以有不同的就业拉动效应。原因一是各行业的就业拉动系数有高有低,二是投入小企业比大企业能带动更多的就业。
江西省自2002年底以来至2009年一季度累计发放支持就业创业小额担保贷款87.68亿元,主要投向个人创业和劳动密集型微(小)型企业。累计直接扶持个人创业15.95万人次,带动其他人员就业47万人次,对该省就业贡献率在15%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