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显示,平均每5.5万元贷款可扶持1人 创业,带动3人就业,万元投入即可带动就业0.7人。而在一些资本密集型企业, 投入10万都带动不了1人就业。
2004、2005年,经济学界有一场关于中国是否应该“重型化”的大讨论。“重型化”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就业都有巨大的影响。愿望上是希望避免“重型化”,实际上可能是无法避免。笔者认为,中国正处在GDP人均1000~5000美元的起飞阶段,“重型化”的趋势在相当长时期内还将维续。
不过中国的政策一向以灵活性著称,政策调控的空间很大。“重型化”固然不可避免,但要避免像2004~2007年那样的超级“重型化”,控制过热的速度。
此外就是要树立就业优先的政策取向。美国在1946年就通过了《1946年就业法》, 宣告促进最大化的就业成为政府的责任。首次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了美国政府承担的就业责任。为了调节就业和失业,国家要干预经济的发展。
这次中国的刺激计划方案虽然不是最“就业”的,但比常态要显得“民生”。而且今年能实现1100~1200万新增就业岗位,都说明政策也是开始向民生、向就业倾斜。未来的经济增长应该继续不唯GDP,而要有就业的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