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依然没有自己的个人生活,每天24小时,除了睡觉,高燃几乎只为理想活着......
出场人物:高燃MySee总裁1981年生人
《中国企业家》杂志主编牛文文这样评价高燃:“他读很多书,他见很多人,他这一生是不是企业教父我不敢说……但他会是商业实践和商业思想并重的一个人。”
“人精儿”是这样炼成的
“一个人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我只能有选择地结交朋友,有选择地利用每天的时间。”生于1981年的湖南农村、没有任何“背景”的高燃,在铺设人脉网时花了许多心思。念大学时,高燃组织过不少活动,邀请很多商界名人到清华演讲,每到过节,高燃都会照着名片一个一个给认识的人打问候电话。他生命中的“贵人”、江苏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就是大学时认识的,从轻轻拾起蒋锡培滑落到地上的衣服,到节假日的电话问候,从出差到上海专程跑去江苏为蒋锡培过生日,再到从蒋锡培处获得100万元的创业投资,高燃和蒋锡培的交情顺理成章地一路发展。很多人认为这是高燃深沉的心计所致,高燃表示无奈:“我们是交情在前,只是当我想创业时,首先想起他,而他又非常认可我罢了。”
一次,高燃到广东出差,在广州开往深圳的短短68分钟的车程里,平均每五分钟他的电话就响一次,“或者是电话,或者是短信,我每天最少要接30个电话,手机里储存了2000多个经常联系的人的号码。”且不讨论这是否是一种心计,但80后和以往年代人相比,他们更清楚自己的目标在哪里,也更多地采取了更直接的方式。当我们老一代人对自己渴望的事情藏着掖着生怕别人发觉时,在不作奸犯科的前提下,“80后”的这种直接和“心计”又有何不妥呢?
对于高燃来说和各方面人物打交道并非难事,“我17岁时就在深圳一家公司管理一个将近100人的团队,我受过充分的政治训练和商业训练。”
高燃在公众场合场常表现出超乎年龄的成熟稳重、深思熟虑,但私底下,他是个呼朋唤友的豪爽汉子,对找他喝酒谈天的人,几乎来者不拒。但对高燃而言,“时间太不够用了,没办法,我只能以有限的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情,”于是,他的名单开始分类,结交行动也开始变得更有计划和目标。“刚进入网络行业时,更多地结交IT业界的名流,富豪榜上响当当的人,大部分人都认识了。但现在,更多是在和投资人打交道,或者结交湖南在北京的企业家等等。”
写到这儿,我想起以前看章子怡的一篇娱乐报道,说她事业发展的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从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到李安的《卧虎藏龙》,从《英雄》到王家卫的《2046》,再到斯皮尔伯格的《艺妓回忆录》,最终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国际巨星。据悉她的原则就是只接著名导演的电影,甭管演什么,哪怕只是一个小角色。在这方面,高燃和章子怡很相似。
Impossible Is Nothing
在高燃还很小的时候,家里环境很好,村里的第一家万元户,父亲是村支书、党委书记,小高燃聪明伶俐,远近闻名,所谓万千宠爱在一身。父母、家人、村里人的期望,让高燃自幼就树立了一个非常远大的理想。而这个理想,即便是后来家道中落为环境所迫念中专,为养家糊口在深圳打工,都从来没有动摇过。“这个理想非常大,99%的可能实现不了,但只要有1%的可能,我都会用尽全力。”那么这个理想是什么?高燃看了我一眼,说:“我不会告诉你的。”然后又继续用缓慢的语速说他的故事。
1998年,高燃舍弃了5000元的月薪回到湖南老家,成为当地高中的一名高三插班生。凭借着过人的天资和勤奋,半年后,高燃考上清华大学,村里有乡亲激动地评论:“高燃将来肯定能当中央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