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图到杂志 5名大学生办“消费”杂志风行高校 当5个毛头小子在一年多以前创办起薄薄的、装潢简陋的《校园消费》时,谁也不会想到,这本承载了几个大学生梦想的DM杂志能飞多远。但现在,身为杂志负责人的刘洪燕在办公室里接待众多捧着钱找上门的企业时,谁也不敢否认,在这个校园消费市场上,这群年轻人掘到了第一桶金,他们用自己的创意和勤奋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商业天地。
和成都体育学院大二学生廉超一样,有一段时间有许多大学生经常到市中心的一家自助火锅店吃火锅。因为他们手里均有几本《校园消费》杂志,上面印有这家火锅店的10元代金券。据说,有的高校班级聚餐,全班同学会搜集一堆《校园消费》上的代金券,数十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往市中心吃火锅。
不仅是消费者有了消费的快乐,就连这家火锅店的老板也乐开了花,因为在《校园消费》上发布了几期广告和代金券后,火锅店的人气比原先旺了很多。
短短一年多时间,这本名为《校园消费》的DM杂志风行于成都的10多所高校,各高校的学生们手持杂志,按图索骥,凭借杂志上的消费优惠券流连在各种消费场合:餐饮、娱乐、培训、购物、驾校、医疗……大学生与商家,通过一本杂志完美链接,各取所需。
今年4月,这本杂志获得成都传媒集团的青睐,借助与该集团的合作,《校园消费》获得了正式刊号。“期望在未来几年内,建立起全国性的高校校园整合营销平台。”昨日,杂志负责人刘洪燕在接受采访时,对未来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创业之初】
从消费地图到消费杂志
创办这本杂志的是5名大学生,现在已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在这个五人团队中,刘洪燕、任建、王林是四川大学2006届毕业生,刘振华在成都大学念大四,龙宏在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读研一。
2005年9月,新学期开学了,身为学生干部的刘洪燕等人经常为学弟学妹们指导生活上的小细节:哪里的面最好吃啦,哪里的衣服最便宜……几番折腾下来,灵感不期而至:能不能向商店拉拉赞助,给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优惠呢?当年10月,刘洪燕和另外几名学生一起,靠着学校附近多家商店出的2万多元的广告资金,印刷了1万份“川大地图”,勾勒出了川大附近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小店,所有与学生们衣食住行相关的都一网打尽。没想到的是,“地图”成了抢手货,许多商家闻讯纷纷找上门来。
与其继续出“地图”,不如办一本杂志。2006年9月,一份名为《校园消费》的杂志诞生了,杂志刊登的是高校周边详尽的消费指南和令人动心的“代金券”。而代金券的创意,成了帮商家吸引大学生的重要手段。一些学生干脆登门索取杂志,甚至有学生把《校园消费》拿到网上叫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