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是“现代管理”的迷思。
为什么中国企业会陷在“现代管理”的怪圈中转不出来呢?
这中间有源自西方的现代管理的本质性问题,也有现代管理引入中国后,我们的误解与误用,所以我会在现代管理之上加上引号,“现代管理”指的是被我们误解误用的现代管理。
现代管理理论的源头可以说有三个:一是美国的泰勒,二是德国的韦伯,三是法国的法约尔。泰勒是科学管理之父,其理论特色是将组织视为一个工作流程系统,假设组织是理性的,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会规划达成目标的手段、执行既定的计划;而人性假设则是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员工可以用经济因素的理性计算而加以控制,简单说就是X理论所强调的“胡萝卜加大棒”,可以令其成为工作流程上的忠实执行者。权力是由上而下的,领导者的角色就是设计更有效率的流程,监督执行这个流程。
国内最服膺这套管理思想的首推富士康,它会有数百人的队伍在做“科学管理”,每天都在抓哪一个动作可以做的更快一点,哪一个流程可以改善一下,省几秒钟时间。
韦伯则是层级制理论的肇始者,他视组织为一个层层控制的命令系统,同样的,他也预设了理性的组织与理性经济人的人性,权力由上而下,所以领导者要做的就是规划、命令、监督与奖惩。该理论因强调组织的非人格化、去关系化,而被“现代管理”奉为圭臬,但却为“后现代管理”的领军人物德鲁克等人所批判。
富士康又是一个好范例,它成功地将层级管理深入到员工的工作中,甚至深入到员工的生活里,让员工人际关系疏离,欠缺社会圈子,这样的员工很好控制,但结果呢?一连串的跳楼悲剧。
富士康是在特殊时代中产生的“成功”的“现代管理”的范例。更多的其他企业在学这套管理时,却面对了中国人厉害的化解之道,所以陷入怪圈之中——越多的法规条章带来越多的违规,更多的违规又带来更多更严的法规条章,结果是有法不依,大家都照着潜规则办事,而对“法”没有一丝的尊敬。
看中国人如何化解“现代管理”
这样一套以层级制为核心的现代管理理论和思想,在中国遇到了严重的适应问题。归纳起来,产生的病症主要源于中国组织的四项特点: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中国人最擅长的一套。看到规章制度,西方人想的多是简单的遵从,而中国人想的则常是如何跳过去、钻过去。
以震后重建中的亲身体验的事情为例:我发觉大地震后,一些大公司的领导有心作一些公益,所以会对灾区提供一些立意良好的重建计划,但一旦经由手下的员工到灾区一搅和,公益就变成了公关,甚至变成了“公意”──就是公关加生意,这使得地震后的灾区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个表演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