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现代管理”的怪圈
面对上面的种种问题,中国人该如何做呢?是将其认定为民族的劣根性,如“五四运动”一般再来一场革除“民族劣根性”的革命?还是从此认为国人不可造就?
很不幸,这正是国内的管理思想走入的误区。
国内第一个普遍误解是以为“韦伯加泰勒”才是“现代管理”,所以,一说起管理就是规划、执行、考核、奖惩,就是流程、命令、规章、控制,殊不知人本管理的思想与“韦伯加泰勒”的“现代管理”往往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从20世纪初至今,强调理性经济人与强调社会人的理论可以说是相间流行。
其实,西方的现代管理发展过程一直是两条腿走路:一是科学管理,一是人本管理。一条腿强调制度、规章、流程、组织结构、命令系统,一条腿强调价值、愿景、文化、人际关系与协商合作。这不正是中国人阴与阳的思想?只有阴阳相合才是完整的管理系统。
但是西方的人本管理是建立在基督教文化之上,而我们欠缺这样的文化底蕴,所以有一个误区就是最好把中国人的基因抽干,换上一套新的基因,但是我们“折腾”100年了,办到了吗?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对人本管理的一条腿干脆视而不见,只主张理性经济人假设下的那套管理,所以有了制度万能论,以制度取代道德,以及以市场道德取代“旧”道德的种种主张。这无异是自断了一条腿,结果面对“一腿独跳”造成的问题,提出的答案是继续加强这条腿。
还好,当西方的人本管理我们学也学不好时,最近10年来,国学与管理的结合以及本土管理学理论的发展,正好可以补足我们人本管理那条腿的缺失。
“现代管理”的第二个误区就是看不到现代管理的局限性,而把它当作灵丹妙药,只要有管理问题,一概在制度、规章、流程、组织结构、命令系统中找答案,殊不知这套管理有很大的限制性,最适合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标准化生产、规模经济、大众化生活的社会。
而后现代社会却走向了相反的方向,个性化消费,符号性消费带来了一对一生产、合作性生产。知识经济与服务业经济的崛起,使得科学管理力不从心,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如20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家德鲁克主张目标管理、成本中心制度、内部创业制度,暗合了中国人无为而治、放权分权的思想。圣吉强调五项修炼,正是中国管理智慧中的管人之前先管己,诚意、正心、修身的思想,他还强调学习型组织与组织愿景,正是中国人以诚待天下的道理。柯林斯主张基业常青,认为企业要有第五类领导人,这正是一种谦逊而德治的领导。这些西方新管理思想的出现,显示出“后现代”经济中人本管理的重要性。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