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很简单,在组织理论中,西蒙提出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就是上面领导看不到下面员工的真实情况,上面能看到的就是一些统计数据。而一家企业绝对不会建立一个收集灾后“志愿者”的绩效的评鉴系统,毕竟这不是一个企业的日常业务,而企业领导也不会有时间亲自到灾区,直接在第一线指挥,直接观察“志愿者”的工作。所以,员工就会发觉,最好的对策不是服务灾民,取得绩效,而是取得媒体注意,甚至造假“忽悠”媒体。这个对策最容易引起领导注意,带给领导好印象。公司推进赈灾的政策,很快就被下面人为己营私的对策化解,这是官僚组织的本质。
在中国的组织里,上面强行推行一个政策,下面一定能在表面上做得到,只是真正结果往往违背政策设计者的初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从来就是中国历史上常见的现象,即使到了今天,有着现代管理制度的大型企业,这个问题依旧严重。
派系和抱团
在国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所以盛行,是因为中国人善于抱团,一群人抱成一团就成了派系,大家相互关照,互相掩护,发展出很多潜规则,照着潜规则办事就好,可以置正式规则于不顾。于是,上面的政策就被化解掉了。
很多人进入新的工作组织后会发现,“选边站”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新来者往往不得不人前人后多方打听信息,弄清楚公司成员间的联系和纠葛,并做出许多貌似公民行为的事情,以获得某派的认可。如果没加入任何派系,常常会得不到关键信息,也错失很多好的机会。而“站错队”更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甚至可能意味着未来职业生涯多年的蹉跎。
同时,我和学生们在调研中发现,如果我们问访谈对象是否参加在派系之中,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否。但如果问到公司内有没有派系?谁参加了派系?答案就会是肯定的,而且往往可以马上说出谁和谁结成一派,干了哪些“坏事”。
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不光存在于政府机构和大型国企中,而是一切大型组织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事实上,组织大了,流程长了,必然容易导致僵化、没弹性。当我们痛恨办一件公务拖了太久,层层审批,麻烦太多时,要知道这就是层级制度的本质,中国组织如此,美国组织也是如此,公家单位如此,私人企业也如此。
只是在中国社会中,官僚主义之弊尤其严重,因为这种层层审核、层层盖章的制度到了中国官僚的手上,就成了不作为的借口,成了刁难人、打官腔的托辞,当然更成了要红包、讨贿赂的可乘之机。
后门与特权
腐败在中国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但这却是一个人类共通的现象。西方许多国家也存在后门和特权的问题,如美国企业就频频曝出海外腐败事件等一系列造假事件,近期金融海啸更让人看到华尔街“肥猫”们的无法无天。
然而,中国要治理腐败问题却尤其困难,因为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交换是常态,而“人情”与“贿赂”常常只是一线之隔。举一个研究时碰上的例子而言,一个人给官员送礼,官员先是不收,然而来者说,“这不是给你的,这是送给你母亲的。你妈不就是我干妈吗?我只是在孝敬干妈而已,与你无关。”
再比如,送礼者可能会先将受托者的子女认成干儿子、干女儿,再以帮助干儿子之名将其带到美国读书,供吃、供住、供学费。现实中这种情况很多。许多人就是通过资助官员子女出国留学的方式完成了贿赂过程。这样,就使得“贿赂”和“人情”之间很难划出清晰的界限,从而使得腐败难以界定和控制。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