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周末:有不少人上了富豪榜,但很快“倒下”了。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柳传志:所谓 “倒下”,有几种可能。一种是在致富的方式上,与国家的法律法规有所冲突。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企业一时的市值和股份达到了一定高度,但是没有认真地制定长期战略,或者企业的执行能力不强。
解放周末:没有可持续发展。
柳传志:对,只能昙花一现。还有一种,这个行业正好是当时比较突出的,但是没有为未来作足够的投资。所以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就难以适应。
咱们今天谈这个问题,其实对我也有启发。未来我们所从事的行业一定要有一些基础性特别强的、一般不容易被人撼动的行业。在美国,时兴的产业有互联网服务,像facebook (“脸谱网”)这种,但这种产业往往容易更换领先者。而农业、食品这种很基础的东西,实际上在我国,目前还很少有谁能够真正担当得起来。如果真正把这个做好了,你的地位就很难被撼动,所以还不如踏踏实实把这些做好。
解放周末:做大做强不是一句空话。
柳传志:需要埋头苦干。我曾经说过,不怕跟在别人后面吃土。 “吃土”就是赛跑的时候,跑在前面的人说:“你就在后面吃土吧!”在创业初期,咱们必须踏踏实实地做,可能需要吃几年 “土”。当然我们心里希望领跑,最起码不要老跑在别人后面。
解放周末:想起您说过的另一个比方:只有你真的把自己锻炼成火鸡那么大,小鸡才肯承认你比他大。当你真像鸵鸟那么大时,小鸡才会心服。
柳传志: (笑,点头)这段话也可以用来回应一些别人对我的吹捧。比如,有人夸奖我有多了不起的时候,我心里头应该要明白: “我目前就是一只普通的鸡,远没您说的那么大个儿!”但人们经常会自己以为大了。时常有一些跟我一同创业的同事说, “老柳,最近人家老夸我。”我听了以后总觉得,人家不是在挖苦你吧?有时候会是这样的,你一定要非常明白自己的情况。特别是别人夸你的时候,要格外清醒。
■当不成乔布斯,也要每天前进100里
●看准了方向,一步一步地走。
●概括起来说,就是国际化规则、国际化管理和国际化人才。
解放周末:去年,史蒂夫·乔布斯去世,但他所创造的 “苹果”产品依然炙手可热,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加入 “果粉”行列。在您看来, “苹果”为什么会风靡全球?
柳传志: “苹果”的成功,说明了乔布斯是这样一种天才:一般的科学技术都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设计产品,而乔布斯能够抢在前头去激发市场的需求。这里面有他个人才能的成分,因为很多人都想这样干,可是做不到,最后沦为自说自话。但乔布斯就执着地这么做了,而且还赢得了市场。这一点是很 “神”的。
我觉得像我这样的人不具备乔布斯的特质。那么什么是我们的企业能做到的呢?就是每天行军100里,安营扎寨,然后吃饱饭,看好目标,第二天再行军100里,继续前进。
解放周末:每天前进100里。
柳传志:对,看准了方向,一步一步地走。可以选一条比较安全的山路,一点一点地去逼近目标,后面的队伍前仆后继。也许这条路要走很长时间,第一代人走不完,把后面怎么走想好了,第二代人继承理想,继续往前走。还有一种方法是走险路,有可能3天之内就能一把登上去,但一个不留神就可能摔下来。这就需要走路的人有特殊的能力,或者说天分。联想走的基本上是前一种路线,把班子建好了,步步为营。
我非常佩服那些可以走险路的人,因为我自己不具备这样的天分。但是我下面的人如果有这种能力,我会很乐意为他们开放某一个方面军,让他们去闯。不过这种行为只能占整个联想的一小部分, “赌”的比例过大了,我就不干了。早年间或许可以试试,因为那时候我还光着脚嘛!现在我身上负着这么大责任,有那么多人跟着我,我没法冒这个险。这可能跟我的性格和经历有关吧。
解放周末:中国企业要 “走出去”、成为真正的国际化企业,当前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柳传志: (思考片刻)有比较多的问题。首先要对自己的行业规律、规则有深刻的认识,你得知道这活儿怎么干,否则出去了你怎么打得过人家?第二,现在咱们的民营企业在管理上还是比较粗糙的,如果要收购别人,管理上还需要更加精细。李书福对沃尔沃的做法,我觉得是可取的,就是先 “物理性并购”,你做你的,我做我的,让我们有一个了解和学习的时间。这是中国企业家需要积极努力的一个方面。另外还有一点,要有对国际化人才的储备,比如国际规则、并购、语言等方面的人才,都是中国企业 “走出去”所亟需的。概括起来说,就是国际化规则、国际化管理和国际化人才。
解放周末:中国企业 “走出去”的战略提了很多年,但真正成功的似乎不多。
柳传志:在外国,有的店开了300多年,还是一家夫妻老婆店式的小面馆,它志不在发展。但是中国的企业家还是比较要求上进的,往往不满足于现状,要发展。发展的路径一般是两条:一是走多元化的道路,做着做着就什么都做了,这种模式在东方世界比较常见。还有一种是走着走着,就要 “走出去”了。但是出去以后,由于对业务研究得不透彻等原因,往往只能在东南亚一带转,冲出亚洲已有一定困难,真正要和欧美的成熟企业抗衡,可能困难更大。所以,要 “走出去”、扩大业务发展,这是一个企业的追求,是天性,但是出去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把问题想清楚了,这是头等重要的。
解放周末:还是 “方向”的问题。
柳传志:没错。
■生活可以简单点,目光应该深远些
●历史书看得多了,你知道哪些人的话可信,哪些人的话听不得。
●口述历史的做法就是让不同身份的人都来说,努力地让我们这个民族不 “失忆”。
解放周末:听说您在思考大方向的时候,也会常常迷失自己生活中的小方向。比如有传闻说您上完厕所出来,总是往错的方向走。
柳传志: (笑)有这么回事儿。
解放周末:跟大方向比,这类生活中的小方向没那么重要?
柳传志:这也挺重要啊! (笑)那是因为走错了有人能帮我纠正过来,要是没人给我纠正,那走错了可就糟了!对我来说,工作之余,我回家以后生活很愉快,这个挺重要;我跟家里兄弟姐妹相处都很和谐,这也挺重要。
解放周末:看起来您对生活的要求不复杂。
柳传志:该简单的就简单点。前面我说过,我对穿的不大讲究品牌,对吃的要求也不高。有些事,我也很想学,但是没有这个能力。比如,很多人试图在各种俱乐部的酒会上培训我,教我怎么品红酒,喝来喝去我还是不会喝。有时候正儿八经地拿着个酒杯晃了半天,说实话我是真喝不出来好坏,没那个水平。
解放周末:您是做企业的,又不是品酒师。
柳传志:我倒是希望会, (笑)但就是学不会。
解放周末:您说您喜欢读历史传记,每每读了好书,还喜欢把作者请来,一起就书中的观点进行交流。
柳传志:是的。比如,我读过一本书叫 《两代军人的对话》,是张爱萍的儿子张胜写的。我就把作者请来了。因为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打的是主战场,那么共产党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讲这个问题的人必须具备几个特点:第一,他得站到一定的高度,张爱萍当时是新四军一个师的师长,他已经有说这个话的权力了。第二,这个人必须得坦诚,不能在书里文过饰非。第三,他还得有比较好的表达能力。好在这本书是他儿子写的,夹叙夹议,带有评论,我觉得写得不错。他的儿子得知我喜欢这本书也很高兴,咱们就聊了一段。
解放周末:为什么喜欢看这一类的书?
柳传志:读史能够给我一些启发,有时候做企业也是这么回事儿。但更多的时候我也没想那么多,可能仅仅因为一本书的文字好,爱看。
看多了,也自然会有一些历史的借鉴。比如说,我很佩服谭嗣同,为了理想命都不要了,快被砍头了,还说 “快哉快哉”。我真的没谭嗣同那种勇气,我最多只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解放周末:了解更多的历史,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明白。
柳传志:更明白自己的定位。还有一点,历史书看得多了,你知道哪些人的话可信,哪些人的话听不得。
解放周末:平时有时间看书吗?
柳传志:我现在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是联想的工作,包括常规的运作、长期的战略等等,这是我心里觉得最重要的工作。其次,是联想的品牌宣传,就是把我们做的这些事说出来,扩大影响,使得我们自己更有势能。但在前一项工作还没做好的时候,我做后一项工作有时会心烦。第三,是跟联想关系并不大的、纯粹应人之约的活动,这个分量会控制得相对少一点。
除了这些以外,才是属于我自己的时间。首先我要求保证一定的体育锻炼,因为我的睡眠是个问题。体育锻炼非做不可,我对自己的要求有时候严格到有点死板的程度。如果不打高尔夫球就练跑步机,但是在跑步机上跑比较枯燥,所以我还是更喜欢打球。而且我还喜欢“较真”,就是大家打个你高我低,然后记录下来。我跟宁高宁、牛根生他们,都这么来来回回地打,这种方式让我对打球更有兴趣。我还和我太太一起打球,平常我们每天上午八点开场,打半场,两个小时。跟她打不用计分,我既锻炼了球技,同时又和太太联络感情,非常之好。
剩下的时间就用来阅读。但是现在看东西会觉得累,有时候也听听MP3里的有声读物,听点小说啊什么的,挺有意思。包括有些穿越小说也听。
解放周末:穿越小说?您很时尚。
柳传志:听听也有启发嘛,了解了解现在年轻人的想法。
解放周末:有报道透露,您还资助了崔永元的口述历史项目。这是出于怎样的想法?
柳传志:和看历史传记一样,还是想以史为鉴吧。保持历史的真实性非常重要,咱们现在对待历史的态度,有时过于实用化了。既然把历史当成镜子,如果是个哈哈镜,有什么用?所以,小崔作为一个民间人士,能够花那么多时间来做这个事,是非常值得钦佩的。我一方面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意义,另一方面对他这种精神表示敬佩。一个没有记忆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所以我还要进一步支持小崔的这项工作。
解放周末:说到未来,您曾经写过一封留给100年后中国人看的信?
柳传志:那是2007年应杨澜之约,作为100个受邀者之一写一封信给100年后的中国人。
解放周末:您在信中说了什么?
柳传志:一是告诉他们现在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现在的我觉得中国是什么样子;二是关心一下关于未来的一些问题,比如,那时候中国是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强大,在世界上排第几。这是我现在想不清楚的问题。
中国有这么多人,口述历史的做法就是让不同身份的人都来说,努力地让我们这个民族不 “失忆”。在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当中,我总体来说应该算是有一定见识、经历和一定 “吨位”的一个,那我就更应该如实地把我的感受说出来,让后人知道。
我在美国待了一段时间,有一次正值世界杯足球赛,那些在美国生活的苏格兰人、荷兰人……立刻就聚集起来,为各自的祖国加油。
我觉得对于一个人来讲,老祖宗还是很重要的。哪怕你今后是外国籍的,中华民族强大与否,同你在国外的地位也有太大的关系。
中国的未来会怎样?我觉得,只要朝着改革开放的方向走下去,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那就是前途无量!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