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像冰激凌和美酒一样,“精神变态”一旦过了头,则就会适得其反。那些看起来“一切正常”的精神变态者里面,总会出现几个连环杀手。但是什么造就了这两种不同的“精神变态者”呢?原因很复杂,但可归结为是自我控制和社会方面的因素。达顿在书中写道:“精神变态者的命运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包括遗传基因、家庭背景、教育水平、智商和机遇。”
那么,撇开谋杀和其他暴力行为不谈,我们若要取得成功,是否也该发展些精神变态类的性格特征呢?不一定,但达顿的确也总结了几种个性,供希望生活变得更轻松一点的正常人选择。这几种个性包括意志力、注意力和专注力。达顿注意到,认知行为诊疗师们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帮助患者培养这样的品质,而佛教徒在这方面的训练历史则更为久远。
达顿是讲故事的高手,他可以把一个原本干枯无聊的心理学研究讲述得十分生动有趣。但偶尔有些地方也是生动过头了,比如:“换句话说,疯癫的神经巨浪不会像天塌了一般冲刷着理性逻辑那晶莹剔透的海岸。”嗯,请问,您到底想说什么?
达顿谈到心理学以外的领域时,论证就不那么严密了。他在书中某处提到,这些精神错乱的性格特征和如今的商业世界特别具有相关性,并声称:“与其他时代不同的是,新千年之后,公司犯罪才开始变得空前猖獗起来。”
就我们所知,他或许是对的。但在他所做的这个巨大假设的背后,却没有任何的数据或是研究结果来支持,所以读者还是不明所以。诚然,大萧条所带来的种种创伤还历历在目,至今仍不断爆出的公司丑闻和CEO下台。另外在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时许多臭名昭著的艺人不但逃脱惩罚,有些反而还获利不菲。这些都是事实,然而,高管人员精神方面的性格与公司犯罪之间并无确凿的数据关联。我们只能说,有关公司犯罪报道增多的原因,是新闻业的孜孜不倦地挖掘黑幕、是公司雇员人数的增长也是商业道德的日益受重视的结果。
无论如何,达顿的观点没错。如今,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美国面临“财政悬崖”以及欧洲经济前景的不明朗,身处职场也越来越像“如临深渊”。处在这样一个世界,唯有精神些许变态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