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CFO和西方的CFO有何差别?
对比在中国上海和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两个圆桌会议,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中国事务总监梁淑屏发现,一个重大的差异是中国CFO不会像西方CFO那样去挑战CEO。
虽然不是顶撞和冲突才能有效果,也不一定非得清晰地去反对同事的意见,“但有部分CFO却认为这种低调的行为可能对公司没有什么帮助,带来的后果是透明度下降了,而且最终会导致‘团体思维’,抺杀了多元化意见的表达。”梁淑屏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在经济转型背景之下,中国的CFO应该如何推动CEO和董事会去重新思索企业的战略与定位,引导企业从规模驱动走向价值创造,从而在财务资源方面予以重新分配?
ACCA与合作伙伴最新发布的“中国CFO现状”调研显示,超过90%的CFO 认为,财务管理对公司的价值作用正从幕后走向台前,这已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只有11%的中国CFO认为自己是决策的制定者,接近七成的中国CFO认为自己在重大决策中是方案的建议者,其次是信息的提供者,可见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匹配度尚需提高。
离战略型CFO有多远?
上述调研还发现,内控是中国CFO最关注的话题,占73.58%,其次就是企业战略(65.15%非常关注),接下来是资金管理(58.49%关注)。
这意味着中国CFO初步具备了战略意识,但还没有在企业中承担战略角色。当然,这也能够从他们在公司中的地位和重大决策中扮演的角色中考察。55%中国CFO主要是向CEO汇报,甚至还有21%是向副总裁级别汇报,只有11%的比较小的比例是直接向董事会汇报的。
要知道,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美国,CFO的战略地位是非常高的,他们大多数是直接向董事会汇报、向股东负责,而且在公司治理里面作为非常重要的一个制衡的力量。
上述调研也发现,CFO发现自身的能力面临瓶颈。比如在境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就有CFO对让境外的投资者了解中国感到力不从心,这点从近年来在海外资本市场遭遇的质疑和冷遇可见一斑。
其次的困惑在于,CFO们往往在判断什么不行的时候非常的在行,但是在提出什么可行的方面,他们觉得颇有困难;最后他们觉得在市场判断方面缺乏底气,这一方面是由于团队高端人才非常短缺,沟通协作有挑战,另一方面难以管理员工的道德风险,这在如履薄冰的行当中是一个独特的瓶颈。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