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创业的“圈子”里,陈爱国被公认为是梦想导师级别的人物。在办公室,他是投资公司的老总;在讲台前,他连续6届担任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评委,今年又是担任评委会主任。
既是市场派又是学院派,陈爱国十多年来始终是最贴近大学生创业者的人,他认为,“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不容乐观。”
本科休学创业的并不多
记者:教育部第一次正式表态支持本科生在内的大学生休学创业,据你所知,目前大学里本科生休学创业的现状如何?
陈:据我所知,目前本科生休学创业的人数并不多,这小部分的创业学生,资金规模也不大,突出的案例也比较缺乏。
记者:有两个数据,2013年我国大学生创业率只有2.1%,创业失败率超过90%,你认为这符合实际情况吗?
陈:我想强调一下,教育部这次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应该是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关于大学生的创业率,根据我和团队的调查,创业率远远不到2%,但是如果包括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兼职创业,比如开网店等,那基本能够达到这个比例。
不仅是大学生,整个青年创业人群的创业现状都不容乐观,失败率很高。根据公益组织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的统计,目前我国青年首次创业的成功率不足百分之十。
记者:教育部选择这个时间下发通知,你认为有什么样的意义?
陈:在导向意义上,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思维和意识。在实际意义上,一定会有一大批学生关注创新和创业。
大学生更需要创业教育
记者:教育部下发通知后,有两个民调,一是大部分家长支持大学展开创业教育,另一个是超过六成学生表示不会休学创业。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反差?
陈:这两个数据并不矛盾,大学的创业教育并不意味着在大学生一定要在在校期间创业。
目前因为政策的原因,各个高校的创业教育开展越来越普及,但面临的问题也很多。
中国的创业教育,尤其是在高校的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是:第一,我们的创业教育的方针方向并不是以创业为主导的;第二,大学的创业教育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在校教师本身具有创业经验的比较少,对学生的创业指导作用比较小;第三,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环境,包括创业物质条件和市场环境还是比较薄弱。
记者:在校大学生创业,有哪些共性的问题?
陈:大学生的创业作品,通病是知识产权归属不明、商业计划缺乏细节、商业逻辑不够严密等。
有些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目标定位有点脱离实际。在经营策略上,很多学生项目不太注重创业初期的生存问题,他们更多关心发展和未来远期目标,如何让企业活下去,打基础,在这些方面都有欠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