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微创新》换个角度看商业模式的创新
创新型企业绕不开的坎儿——员工创新行为管理与创新行为文化建设。在《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如何应对组织变革》这篇文章里,我们曾经从价值链和商业模式的本质入手,对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进行了系统剖析,并从推进战略转型、管理组织变革的角度,对商业模式创新涉及的理念与目标、方法与模式、操作关键问题等内容,为企业提供了一些规划思路和实施建议。同时也指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本质上是员工创新行为与企业创新理念、创新方针要求的协同一致,是员工创新行为的可持续化,是企业创新文化形成的结果。
在这篇“商业模式与微创新”的文章中,我们将关注的焦点由商业模式的创新,转向优化商业模式、发挥商业模式价值的“微创新”;由关注商业模式创新涉及的业务战略体系、组织制度体系问题,转向如何通过各级员工持续不断的“微创新”行动,关注创新的行为主体——企业员工的创新有效问题。通过关注员工“微创新”活动与商业模式、价值链、业务成功要素的匹配性问题,借助“企业创新行为战略”的建立和实施,为“微创新”理念的全面理解、“微创新”行为的有效管理提供了一个基本路径。
从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实施的角度关注“微创新”
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解决企业从哪里挣钱、以怎样的方式挣钱、凭什么能够挣到钱等等问题,因此,商模式的创新,至少涉及创新地设计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被创新地执行两个方面的问题。面对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任何企业的商业模式都处于持续不断的动态调整和优化过程中,商业模式的创新本身几乎就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在创新中执行、在执行中创新的过程。
对于企业来讲,无论企业是采取了以技术创新优势、高效运营优势、独特服务优势的商业模式,还是多种优势的创新组合设计,任何商业模式的完善、优化、实施和成功,本质上都需要全体员工按照商业模式的要求,采取了协同一致的、有效的行动。而且,由于动态变化的特性,任何商业模式的实施过程,都需要员工在实施中创新、创新中完善,需要通过员工的创新学习不断优化、不断完善。因此,商业模式能否被创新地执行,商业模式的实施质量、执行效果,核心其实还是员工创新行为的质量。
在09年的一篇文章中(《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如何应对组织变革》),我们曾经从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入手,分析了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企业不得不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同时也指出,由于涉及战略转型和组织变革的复杂过程,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既包括企业价值链和业务模式重构带来的设计挑战,也包括实施新的商业模式伴随的组织系统变革、员工行为转变、企业文化重构、领导风格转变和企业的市场角色、外部协作体系重建带来的重重阻力。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的难度高、成本高、风险高,但是成功率并不高(“三高一低”),这也是导致很多企业对于商业模式创新多看少动、想动不敢动的一个主要障碍。
“微创新”理念的提出,尤其是“商业模式+微创新”的理念,为减少商业模式创新的变革阻力、推进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设计了一条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个体到系统的“三低一高”的创新路径(难度低、成本低、风险低,成功率高),为大家关注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强化对员工微小创新行为的激励、管理,提出了一个值得共同关注、共同探讨的创新主题。
但是,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微创新”,真正体现其对商业模式和企业创新能力的价值;以及如何有效发挥“微创新”的主体——员工队伍的作用,真正发挥“微创新”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则是目前企业界比较模糊的问题的,也是需要通过管理方法和工具提供支持的问题。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