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便成为中资私人银行早期客户后,他尝试投资几次高于10%的短期3-6个月银行理财产品后,做出大胆的选择:一方面他把其所设的驻香港私人银行分行账户的部分人民币资产转移到了中资行,令其外资行所打理的资产降到最低门槛。唐骏自爆:“有些资产转移多的账户,甚至低于了该行的最低门槛。但外资行对转移态度也无可奈何。”
收益率提升
全球私人银行业务最流行的一句口号,就是综合配置,简言之,便是资产多元化分配。
为了贯彻这种理念,唐骏通过委托三种不同地域的私人银行业务——分别委托来自美国、瑞士和中国不同风格的私人银行,中资行的配置比例迅速上升到全部资产的30%,在香港委托的资产仍是大头,占50%。而类似“分散投资”的投资模式,令其投资回报率估算,将从曾经的6%-8%收益率提至现在的10%-12%。
目前为止,他仍保有外资行多个私人银行账户 :“风险最低的一定是外资行私人银行的综合配置。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向国际开放,3-5年后中资行私人银行的高收益优势可能有所减弱。”
当然,中资私人银行理财产品也替他打开了另一道“寻宝大门”。精力旺盛的唐骏还充当天使投资人,进入了IPO前夜的私募投资,包括登陆纳斯达克的医药公司;以及登陆A股的电力公司,后者是他个人投资最大的一个项目,投资额达到800万美元;还有中国前三大私人造船厂之一及奇瑞汽车。
唐骏自称这笔股权投资的年收益基本能维持在50%以上。“但我还是会考虑到综合配置,和天使投资的较长持股周期相比,我更偏向中资私人银行灵活的现金流动性及较高的稳定收益。”唐骏说。
此外,唐骏依然逆于传统中国富豪思维的最明显之处是:其个人资产高达数亿,却无一房产,十多年来全家仍住酒店。唐骏的解释,可自圆其说。“全家人租住在一套250平方米左右的酒店里,一年租金在180万元。比如买一套类似的房产,价格至少在2500万元,倘若出租,年收益率不足10%。况且,品质和服务都不如酒店舒服。”“但是我如果拿买房子的资金来投资,那么2500万元就算20%的收益率,那么一年也能得到500万元。”唐骏的看法,也并非给买房人泼冷水,只是他个人认为购房时机未到。
唐骏的资产拼图
“在微软工作3年的,通常就是百万富翁,这群人也是当地私人银行的优质客户群,通常私人银行会主动找上门。”唐骏回忆说。
第一家来自美国的私人银行叩响唐骏大门之时,已经是唐骏在微软工作的第5年。“当时尽管我回国了,美国的私人银行已调查了解到我的资产规模,他们选择找到我太太,她当时仍在微软美国工作,顺理成章地让我们选择它们委托管理资产。”由于受微软惯例因素引导,唐骏第一次接触私人银行,就委托该行打理其所有在微软的收入,占其当时总资产的70%-80%。在担任微软中国总裁之时,唐骏的收入超过了1亿元。
至今,美国的一些私人银行负责着唐骏从微软获得的全部收益。美国私人银行基本推出三种风险承受能力区间:0%-15%、3%-12%、6%-8%。唐骏选择的是中间型6%-8%,这一选择被形象地形容成“每年三选一的服务”。
唐骏对此笑称:“按照规定风险承受能力,私人银行模型化的投资基本可将风险保持在可控范围内。身在美国的投资经理会在投资组合纳入流行组合时,以多频次的电话形式跟客户确认,但几乎从不谋面。如无意外,每年将以账单的形式与客户进行资产收益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