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投资理财→新闻
    


业内自揭购买银行保险的四大陷阱


cye.com.cn 时间:2010-11-10 9:32:04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刘锋 杨斌 我来说两句

 11月8日、9日连续两天,由本报率先报道的中国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派人在银行网点销售”银保新规一事,连日来不仅在四川省内银行、保险两大行业引起巨大反响,众多市民也纷纷打进本报电话发表看法。

一些市民表示,银监会的新规出台得非常及时,“这就好比不允许医药代表穿白大褂进医院卖药一样,虽然保险人员可能更专业,但流动性大,一旦发生误导,销售者将无从投诉。”

“早就该管一下了!”市民张女士说,自己去年10月原本打算在一家银行存1万元定期,一个身穿制服的小伙子向她推荐一款理财产品,说是比银行储蓄收益高,还有保险赠送……今年10月,当保险公司打电话提醒张女士需要续交保险费时,她才反应过来原来买成保险了。咨询后张女士大吃一惊———如果退保要损失5000多元。“原本是去存钱的,结果被忽悠成了保险,你说我该咋办嘛?”张女士愤怒地表述。

仅仅两天,就有十多位市民向本报反映曾亲身经历“存款变保单”的事情。由此可见,此类误导绝非个案。那么,客户究竟该如何防止“存款变保险”的事情发生?昨日,一位曾经从事银保销售的业内人士向成都商报记者揭秘了一些不良销售人员在推销银保产品时存在的四大陷阱,希望借此提醒市民当心。根据投诉比例,这些陷阱依次是:过分宣传高收益;不说是保险,说是储蓄(隐瞒费用扣除);存款送保险陷阱;混淆身份。

我们希望借本组采访提醒银行和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不断督促自己的银保销售人员:诚信销售,远离误导。

他们是如何“上当”的?

防“存款变保险” 市民需注意四大陷阱

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客户接连遭遇“存款变保险”?他们又是如何被销售人员“忽悠”的?经过对十多位客户电话投诉的整理以及业内人士讲述,我们总结出了银保销售的“四大误导陷阱”。

陷阱一:高收益

去年12月,市民张婆婆在某银行的10万元5年期存款到期。当她去银行网点准备再次转存5年定期时,一位穿制服的年轻女子主动过来向老人介绍说,他们银行新推出一款理财产品,“光保底收益都有7%,此外每年还有分红,去年分红有4%,比存在银行合算……”在这位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张婆婆办了这款“理财产品”。后来发现,所谓“理财产品”其实是保险。

记者点评:投诉的客户中,90%表示是受了高收益的误导。就此,业内人士表示,分红保险产品的收益每年都是不确定的,过去的业绩仅做参考。此外,据调查,该款产品所谓“保底收益7%”也很不靠谱,7%应该是5年的保底收益才对。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2010金科创业行天下●创投沙龙 ·《创业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挑战赛
·BTV《成长在北京》融资对接报名 ·人大明德女性硕士研修班
·YBC青年创业大讲堂将举行 ·3月25井冈山红色领军之道
·吉林通化3500亩用材林转让或合作 ·《中国教育机构名录》网上订购
·14日董进宇博士北京演讲 ·3月卓越领导力总裁训练营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