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创投市场募投资金数量均创新高。根据清科数据,2011年完成募集的可投资于内地地区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共有235只,为上年的2.87倍,披露募集金额的221只基金共计募集388.58亿美元,较2010年增幅达40.7%。
据易碳家介绍,部分机构在2010年掀起“全民PE”热潮时进行了大量高估值投资,直接导致了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使得机构账面投资回报明显回落。
创业板绩差
创投实际回报缩水
创业板上市公司一直是创投“蛰伏”的重地。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统计,2011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共获得超过30亿元的创投资金,整体法计算的回报倍数为6.6倍。
单一公司投资回报最高的是广州诚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所投资的高盟新材(300200),其投资金额为500万元,上市回报倍数为58.4倍。而回报倍数最低的仅1.57倍,为杭州如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通联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的南通锻压(300280)。
分行业来看,电子及光电设备行业总体回报倍数最高,达到8.18倍,化工原料及加工、建筑工程和清洁技术的总体回报倍数也在7倍以上,回报最低的行业为农林牧渔,仅为4.24倍。另外,能源矿产、食品饮料和汽车行业的回报倍数都在5倍以下。不过,吸引创投机构最多的行业却是机械制造业,共有49家(次)创投机构出现在该行业的公司中。
然而,从去年以来,一些创业板公司财务状况恶化,业绩变脸现象频现,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大幅下滑令人堪忧。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4月26日,306家已公布一季度业绩预告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中,89家企业出现业绩下滑,占比近30%,预计亏损的企业有15家,较去年同期5家上涨3倍,其中净利润预亏上千万的企业就有4家,业绩下滑及亏损趋势还将进一步延续。
在预亏的15家企业中,国联水产、海联讯、通源石油三家公司已连续两年一季度亏损。当升科技则成为2009年创业板开启以来首次年度出现亏损的公司。另外,由于公司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了营业成本下降幅度,当升科技一季度亏损额度预计在300-500万元之间,而去年同期盈利415.22万元。随着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出台,业绩亏损的上市公司未来将面临退市风险。
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在此次报亏的15家创业板企业中,有10家均获得了来自VC/PE机构的投资。其中,仅同创伟业涉及的预亏企业就多达3家,分别是当升科技、国联水产和新大新材,但实际减持退出的仅有当升科技1个项目。清科研究中心分析人士认为,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创业板上市公司今年将遭遇更大挑战,机构投资回报缩水也已然成为定势。
发行改革亮剑
创投格局谋变
从近期监管层的态度来看,改变新股发行价格畸高和抑制“炒新”将是今后的主要方向,而新股首发市盈率走低也将成为市场的主流。深交所和上交所发布通知重拳抑制炒新。其中深交所通知规定,当股票上市首日出现盘中成交价较当日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10%,或者盘中换手率达到或超过50%两种情形之一的,将对其实施盘中临时停牌。
证监会则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引入了存量发行制度,将增加IPO的股份供应量,有助于降低发行价。此外,如发行价格市盈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的25%,发行人需追加盈利预测,除因不可抗力外,上市后实际盈利低于盈利预测的将被证监会问责。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新股发行新规一方面令上市回报回落成为长期趋势,另一方面,存量发行制度也给创投提供了提前退出的渠道。根据新规,持股期满3年的股东可将部分老股向网下投资者转让,这部分股权在挂牌当日即可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而过去创投持有的上市公司原始股份需在公司上市后锁定一年才能进行流通。不过,持股满3年的规定也让上市前突击入股的创投仍需面对一年的锁定期。
一位创投公司总裁认为,投资回报的下降对业界冲击非常大,对行业理念格局、投资策略、价值回归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清科研究中心分析人士表示,IPO退出压力已经迫使VC/PE机构审慎决策。
据华泰联合证券研究员介绍,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在IPO窗口收紧的局面下,创投企业普遍对项目的甄选更趋谨慎,从“广撒网”到精挑细选。与此同时,经过中国创投市场自2007年以来长达六年的繁荣,资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已相当低,好的项目往往有多家创投“长期跟踪”。2012年以来,市场中多数创投机构已经放慢了投资速度,项目估值跌幅显著。
2009年创业板的推出拉高了A股市场的首发市盈率,近两年来创投IPO退出获得的高回报给上市公司业绩也增色不少。不过2011年以来,随着创业板降温,以及实体经济走低带来股市低迷,IPO市盈率逐渐回落,创投退出回报倍数随之下滑。VC/PE通过被投企业境内上市实现退出的难度显著加大。
而从近期监管层的态度来看,改变新股发行价格畸高和抑制“炒新”将是今后的主要方向,这意味着新股首发市盈率走低将成长期趋势。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将迫使创投行业改变此前的“疯投”局面。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