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Wind提供的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6日,有16家A股公司披露了持有创投公司股权的情况,持股比例低至21%,最高则为全资持股,如沃华医药(002107)全资持有山东沃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杉杉股份(600884)全资持有宁波杉杉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而全部上市公司中,有超过50家公司不同比例持有创投公司股权。
根据长江证券梳理的创投子公司占上市公司净利润占比,大众公用(600635)、综艺股份(002207)、钱江水利(600283)、电广传媒(000917)和鲁信创投(600783)等创投业绩占比相对较高,其中综艺股份参股的江苏省高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净利润占比提升较快,创投业绩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影响尤为显著。
综艺股份2011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16%,而其持股53.85%的江苏省高投全年实现净利润3.7亿元。江苏省高投在清科研究中心评选的2012年IPO退出VC/PE机构前十强中排名第一。其在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4月20日期间共有15个项目退出,平均账面投资回报倍数达到34.11倍。
北京城建(600266)持有30%股权的深圳市中科招商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退出12个项目,排名第二;大众公用持股13.93%的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退出13个项目,列第三。平均账面回报倍数分别为5.64倍和4.75倍。
电广传媒旗下则拥有三家达晨系私募基金平台,分别涉足创业投资、艺术品投资和并购基金领域。其中,达晨创投2011年完成投资22.46亿元,完成60个项目投资,目前已经累计投资项目151个,投资金额44.18亿元,至2011年末累计上市20个项目,实现净利润1.38亿元。
IPO市盈率下滑
创投账面回报走低
近两年,创业板的“三高”现象引起投资者和监管层的关注。此后,随着创业板降温,以及实体经济走低带来股市低迷,IPO市盈率也节节回落。
2011年,两市新上市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整体继续呈下滑趋势。据Wind数据统计,2011年上市的282家公司首发平均市盈率约为45倍,比2010年的55倍降低了22%。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深圳中小板发行市盈率由1月的67.8倍跌倒12月的37.87倍,上海证券交易所由1月的71.14倍跌至12月的32.08倍,深圳创业板则由1月的87.35倍跌至12月的37.72倍,在三个市场中跌幅最大。
2011年新上市公司的首发市盈率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从个股的摊薄市盈率来看,2011年1月7日首发上市的新研股份(300159)以151倍居首,同在1月13日首发上市的雷曼光电(300162)和先锋新材(300163)分别为131倍和123.81倍。据Wind统计,2011年超过100倍市盈率发行的新股仅有5家,而2010年为11家。而发行市盈率最低的新股则是桐昆股份(601233),其发行市盈率仅为12.22倍。
今年以来,随着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日趋成熟,IPO市盈率走低的趋势也得到加强。统计显示,中小板首发平均市盈率为28.54倍,创业板34.24倍,主板25.60倍,而去年同期各板块的平均值分别为42.68倍、51.42倍和38.45倍。
IPO市盈率下滑,前期在企业未上市时“设伏”,期望通过上市获得高额回报的创投大佬们无疑最为失落。VC/PE通过被投企业境内上市实现退出的难度显著加大。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VC/PE机构境内IPO退出节奏明显减速,平均账面回报水平也有所回落,而这一现象也已经迫使一级市场估值下调,机构投资速度减慢。
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显示,2011年新上市的公司中,有VC/PE支持的共有141家,占比达到一半。但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企业境内上市节奏较上半年明显放缓,除8、9月外,每月上市企业数量不超过20家。进入2012年,前2个月境内上市企业数量更是不到上年同期的半数。从VC/PE支持情况来看,自去年10月起,VC/PE支持的境内上市企业有所减少,但仍在上市企业中占据了较大比重。
随着二级市场估值的回归,VC/PE境内IPO退出账面回报倍数也呈现下滑。自2011年6月起,VC/PE境内IPO平均账面回报介于3倍和6.5倍之间,而此前,在2011年上半年及2010年,月平均7-8倍甚至上10倍的回报水平也屡见不鲜。清科研究中心人士表示,目前来看,“上市=暴利”的时代已经过去。
除了上市公司首发市盈率下滑导致创投收益下降外,创投市场募资量不断增长,创投竞争加剧导致项目投资成本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创投的回报水平。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