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年筹备的中国创业板市场,年内或可破茧而出。在7月4日召开的“2009中国创业板高峰论坛”上,业内人士表示,创业板市场有望在国庆前后正式现身。但创业板若想最终获得成功,还需要业内人士和监管层在保荐机构把关、退市风险预警以及相关配套措施跟进等方面做出相应努力。
保荐机构面临更严格监管
“国庆后就可能看到首批创业板上市企业了。”平安证券总经理薛荣年透露,目前约有100家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正在准备申报材料,其审批流程应该跟主板、中小板类似,但由于创业板排队企业少,因此三个月内应该完成审批。
随着创业板推出的临近,保荐机构的资质监管逐渐成为管理层关注的焦点。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副处长、创投研究专家刘健钧表示,创业板要想得到投资者的认可,保荐机构作为第一道把关人责任重大,证监会将通过一系列机制对其实行更加严格的监管制度。 “除了保荐期限被延长、关注保荐机构申报的材料外,现在证监会更关注调查报告是怎么完成的。”薛荣年说,创业板保荐机构必须留有工作日记,包括“干了什么事、什么时候见了什么人、在什么场合、谈了什么内容”等笔录底稿,随时供证监会检查。不仅如此,保荐机构申报材料后,还必须提供未来三年的工作计划,以便证监会判断保荐机构是否将履行职责。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这套制度真正推行,将极大提高保荐机构的保荐水平。但初期考虑到市场容量,监管层可能限制每家保荐机构上报的企业数量,第一批挂牌的大概只有八九家。薛荣年透露,平安证券准备保荐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有十家,主要是具有新商业模式的现代服务业、网络等行业的企业。这些企业应该会在7月底、8月初申报材料。
警惕退市风险
随着近期《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规定》的正式发布,自7月15日起,投资者就可以到证券公司营业部办理开通创业板投资交易的手续。不过,业内专家还是提醒投资者在入市之前,一定要重点警惕创业板的退市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