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网站逐渐成本地搜索催化剂 不久前,老同学聚会,难免要大快朵颐一番。想想方圆两公里已吃遍的馆子,一时真的犯了愁。还好朋友中有更精于此道者,迅速登录某搜索引擎,以聚会地为中心搜索特色馆子,最终发现了一家在外地曾品尝过名为“摸错门”的饭馆。
“在互联网已非常发达的今天,如果你还习惯于在餐馆等座的话,那就实在太落伍了。”饭统网总经理臧力表示。饭统网目前正在经历它最好的发展时期。地图API的开放、Web2.0工具的使用,使得饭统网等传统的订餐网站迅猛成长。

此类专业服务网站的成长也同时加快了一直不温不火的本地化搜索市场的发展。“目前已有包括微软MSN等数家搜索引擎厂商进行接洽,商谈整合使用饭统网信息资源的问题。”臧力说。
搜索本地化缘何姗姗来迟
国内著名互联网经济学者吕本富表示,在中国,与地图结合的本地搜索市场估计有100亿~2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并预见未来3~5年内,本地搜索将抢占30%~50%的分类广告的市场。
然而,信息采集的成本高却成为了本地搜索面临的最大的问题。而且,即使投入巨额资金,本地搜索服务商也可能费力不讨好。“如果信息不实,会大大影响用户体验。”臧力表示。
据了解,百度、谷歌目前提供的一些本地化内容,充斥着很多陈旧的信息,根本无法满足网民多样化的需求。当用户兴致勃勃地根据搜索的信息去就餐时,经常会发现餐馆已经停业或改换了门面,这使得本地化搜索的体验大打折扣。
Donews网站的主编洪波说:“你指望Google能帮你找到五道口附近的房屋出租信息?你指望百度能帮你找到附近商场的打折信息?暂时没戏。”据介绍,北京的餐馆平均每月关闭8%,每月新开10%。以这样的更新速度,搜索引擎目前提供的服务显然比较滞后,仅仅靠商家和用户进行更新,在目前阶段似乎不太现实。天使投资人周鸿表示,信息采集的成本很高,仅杭州规模的城市,每年信息采集的成本就高达200万元人民币,而且还得逐年维护,不断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