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强说500万只是开始
cye.com.cn
时间:2007-6-13 10:37:57 来源:
作者:刘岩 我来说两句 |
|
 |
|
近年,传统药物(主要是指中草药)已被许多国家认为是朝阳产业并加快发展,国际上中草药的年消费已超过150亿美元,并且仍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虽然做生物制药的自主研发会面临资金上的大问题,但是俞强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儿。安普目前研发的是抗肿瘤、炎症、糖尿病和抗病毒的药。对安普而言,要赚钱,模式有两种,一是申请专利,一是申请临床批文。他们在找到一个有用的化合物时即可以申请专利了,如果有人在早期对这个专利有兴趣,安普即可以转让出去。可是,实践中这种情况比较少,更多地是在经过动物实验、并且拿到临床实验许可批文后,公司才将其转让给某些药厂来做进一步的开发。俞强的雄心还不止于做临床这一部分,“做临床后的属于服务性的公司,没有原创性的东西,但是如果我们拿到的几个临床批文下来时,有新的融资进来,那我们就自己全方位的开发,不把它卖掉,同时不排除和国内的某个没有研发、但是有很好销售系统的公司合并,我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做成国际上同类的、完整的大型药业企业,像默克公司、礼来公司、辉瑞公司那样。”
投入越大,要承担的风险就越高,“我们的信心来自于我们几位科学家能够看得到现在制药行业里边的一些问题,能够比较长远地权衡这些问题,能够比较理解中草药在目前所面临的问题里的优势。我们对西方科学的了解与国际上是同步的,而他们对中草药的理解很肤浅,几乎不知道,也没有人想要去理解。所以,这一点我们有而他们没有,我很有信心。” 与晨兴结缘 “我们预计会在明年或后年有临床批文下来,并且卖出去,而这三到五年我们就是融资。就像盖一个酒店,前些年就是投入,好几年以后才开始有盈利,制药行业更是这样。”俞强表示。
2002年安普成立之时,进行了首轮融资。上海创投当时在国内寻找高科技的项目,找到俞强等人。恰巧深圳的房地产公司潜龙也正在寻找高科技项目,于是一拍即合,两家同意各投1000万元给后来的安普。
2006年能与晨兴结缘,也有着安普特有的契机。晨兴的总裁陈乐宗本人即是从哈佛学生物出身,他不仅对这个行业极为熟悉,对这些科学家的名字也并不陌生。专业上的沟通异常容易,陈又分别找了这些科学家交谈,一轮下来便毫不犹豫地出手了。
晨兴看中安普的,首先是生物医药这个行业,而不是某个产品。其次,便是安普里的这些科学家。他们是这个行业里研发做得最好的,有世界上第一个细胞死亡基因的发现者袁钧瑛教授,也有STAT信息传导通路的发现者傅新元教授。晨兴有自己的打算。陈乐宗目前投了生物类的七八家公司,从长远来讲,他可以很容易地就形成产业链,从化合物的产生、筛选、动物试验到临床,这些公司都有所涉及,当每个小企业做成一个比较高的成熟度时,就比较容易把它们串成一个产业链。
晨兴投资生物企业,说来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他们投资的CV Therapeutics于1996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Dendreon于2000年纳斯达克上市, UroCor LabsSM于2001年被Dianon公司收购。近几年,晨兴的中国业务越来越受到重视,陈乐宗此次会将目标锁定安普,包含新的战略眼光。
目前,安普在经营中也遇到了最大的问题,企业技术门槛太高,虽然挡住了别人,也在某种程度上牵绊了自己。“人”是目前最让俞强头疼的问题,想在国内找到大量技术水平高、又愿意认同安普创业理念的人才不太容易。千辛万苦找到的高级研发人员在经过企业长达半年到一年的培训之后,一旦离开,又会让研发的稳定性发生断裂。更何况,中国的法律目前面对这种纠纷时,更多保护的是个人的利益,而不是公司的利益。“我现在手上能开发的产品很多,想要去做的东西也很多,都是可以齐头并进的,我很想多找到几个合适的人,把目前的七个筛选平台扩大到七十个。”俞强充满信心地说。(文/刘岩)
|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