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VC投资PE化
满脑子商业构思的你,期待通过一纸商业计划书敲开风险投资商(VC,VentureCapital)的门,那些好日子已经过去了。在中国投资的VC,其风格已经越来越接近我们平常所称的狭义的私人股本公司(PE,PrivateEquity)。他们的眼睛大多都盯在自由现金流较为稳健的成长期和扩张期企业身上。
这是“2007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评选结果揭示的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
而这与去年《证券市场周刊》联合清科集团推出的首届“最具投资价值未上市企业50强”结果大相径庭。
2006年,获得风险投资支持的44家“50强”企业,多数历史都较为短暂,而且,“50强”企业有四成截至当年仍无销售收入或自上年始有销售收入。我们当时还饶有兴致地评论道:企业是[创业网www.cye.com.cn]否最具投资价值,其实风险投资家并不以收入多寡为依据。
但2007年,创业投资家的偏好与上年形成巨大反差:今年“50强”中,八成企业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更有四成企业销售收入惊人地超过了1亿元。
这样看起来,现在初创企业最急迫的,不应该是如何盘算融到一笔钱,而是该仔细思量怎么自力更生“活下来”。
从与其他创投机构联合投资分散风险,到分阶段多轮投资,到在不同领域、不同项目作组合投资,到VC投资风格的PE化。也许,这除了说明私人股本公司在众多投[创业网www.cye.com.cn]资领域的日渐风行;风险投资商更为谨慎的风险偏好,亦提示出当前阶段众多创业企业商业模式的不成熟。
去年“50强”企业超过半数为当年“热闹”的互联网行业,今年它们在榜首的位置让于商业模式更“成熟”的传统和服务行业。
模仿和复制,过去几年以来,一直是中国创业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在商业模式探索上最直接的行为之一。缺乏对“创新”本质的理解,其结果很可能是“邯郸学步”。这或许也是当前风险投资商,在初创企业的投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的缘由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