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连同中介机构做准备工作,希望能在国内A股上市。”9月13日,河南华英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华英”)董秘李远平告诉记者,该企业已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近日,信阳市有关领导业已特别指出将对该企业给予全力支持。 在这家“鸭王”上市的征程中,一只来自政府资本的推手不可忽视。自2002年起,河南省财政厅下属的投资机构——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下简称“农开公司”)开始投资华英。除了2002年以2000万元参股华英20%股份外,农开公司每年还向华英提供委托贷款2000万元。李远平认为,这批资金对华英的壮大功不可没。
最近,在河南省国资委出台的有关加快国有企业战略重组的“76号文”中,农开公司等三家政府投资机构再次被委予重任:打造融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一体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团。这家未来金融控股集团活跃的领域,正是河南的支柱产业之一——农业及其加工产业。
至去年底,农开公司已实施股权投资企业18家,涉及24个项目,投资总额6亿多元,投资企业资产总规模达到130亿元。
投资模式
除了华英,在农开公司的投资名单里,还有莲花味精(爱股,行情,资讯)、大用、永达、科迪等一长串农产品(爱股,行情,资讯)加工的龙头企业。而“农产品加工”与“龙头企业”正是农开公司投资的两个关键词。
据农开公司总经理庞学孟介绍,农开公司于1992年成立,作为省级投资公司,当时主要负责经营和管理河南省农业开发基金和国际农业经援贷款合作业务,以财政信用方式重点支持乡镇企业发展、扶贫开发、财源建设等。
1998年下半年,由于国家相继颁布政策,取消财政周转金、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农开公司开始就转型展开研究。考察国内多个城市与投资机构后,最终决定由财政信用管理机构向国有投资公司转变。
2000年初,河南省政府明确农开公司为政府授权经营的省属国有投资公司。据此,农开公司对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等实行了重大改革。首先,一个来自投资方向上的改变便是,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投资,而重点就是农产品加工领域的龙头企业。
庞学孟表示该决定经历了反复论证研究。相对于抓其他中小型企业,投资龙头企业的效应远远大于分散型扶持。譬如莲花味精,通过对一个区的粮食消化,不仅带动了养殖业,还涉及饲料、种植、运输、包装等多个产业。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个企业能带动一个区。”河南省食品工业办公室主任陈振杰曾对记者说。
据农开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其投资企业在2006年已带动鹤壁、安阳、濮阳、新乡等30个县市81.8万农户增收2.3亿元,人均增收283元,直接安排就业2.36万人。
“河南是农业大省,‘三农’问题尤为重要。抓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于说抓住了‘三农’问题的‘牛鼻子’。”庞学孟说。
自2000年起,农开公司的投资模式由原来的财政信用变为股权投资,委托银行贷款,脱离此前与地方政府的联系,以达到市场化。
除着眼龙头企业,农开公司的投资对象多为民营性质,投资方式多为参股。庞学孟认为,所投资的龙头企业本身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整体规模还比较小,品牌还不够硬。农开的投资既是依托于现有龙头企业的,民营就占了相当比例。农开作为政府投资主体,在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主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以少量资金通过参股经营方式,引导大量的民营资本投入到符合政府战略意图的领域,起到“四两拨千金”作用。
政府“风投”
农开公司投资的审慎体现在,要求所有投资企业都要有包括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健全治理结构,在每家企业都会派驻董事,个别企业派有财务总监。“我们希望最大限度获得知情权,以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庞学孟说。
200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在农业开发资金上做出重大改革,由过去拨款借款变为参股投资。确定的投资模式一是针对民企,二是只参股不控股,三为希望在当地委托一家资产经营机构来代表国家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