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声音
一址多照 小微企业月省万元
佛山市易顺软件有限公司开发技术总监袁欢坐在自己的电脑桌前,一张半封闭式的桌子把他围住。周边三张桌子拼起的四方形,形成了他的公司。
这是典型的科技型企业。“像我们这种外向型的科技型企业,如果租了办公室,也是"空城",办公室的利用率很低。”昨日,袁欢对佛山日报记者表示,像他们公司的员工由负责市场开拓和研发的人员构成,这两类人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客户那边。
“如果租一个办公室,一个月光租金就要花掉几千,还要水电,还要雇清洁工等。像我们在佛山市火炬创新创业园租了4张桌子,一个月才800元,就可以开起我们的公司。”
记者注意到,在创业园内,建筑面积为800多平方米的场地内,一共摆放了80个桌位。“基本上一个桌位就是一家公司,这里最多可同时容纳80家企业。”佛山火炬创新创业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永介绍道,“新改革推行后,相信会有更多企业以入驻创业园的形式,节省成本。”
“我们目前一个月的营业额约为10万,如果按过去一址一照,一个月要多花上万元的运营成本”。袁欢表示,“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的推行,能够更好地鼓励很多有能力、有技术的人来创业。
初创企业 有了资金过渡期
这次改革中,对资金和场地的明显放宽,让佛山市软件行业协会推广部部长冯翠颜最为关注。
她说,在注册资本上,过去采取实缴的方式,在创业初期,任何一笔资金对初创企业都很珍贵。“而且找会计师事务所验资的手续也很麻烦。”现在采取认缴的方式,资金不需要一步到位,等于是给了企业初期资金一个缓冲期,这对于初创业者是很大的支持。
在场地上,像科技型的企业,很多需要的人数都很少,前期的工作都是用在做研发,“对他们来说,可能有几台电脑,几部仪器就够了。对场所的利用率并不高。” 冯翠颜分析道,这些企业往往前期的研发也要耗费一段时间,“如果租场地,又没很好地利用起来,这会增加他们的运营成本。”
部门解读
并联审批提升审批效率
市工商局副局长刘伯胜说,这次企业注册登记改革在佛山全市全面启动,秉承的是分步实施,稳步进行,目的是降低门槛,积极扶持创业型、科技型的小微企业。
他表示,这次改革涉及的几大亮点包括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分离、经营住所与场所分离,改实缴为认缴等措施,同时放开了对小微企业 “一址多照”,同时也降低了他们的经营成本。
市长助理、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万志康认为,过去“重审批,轻监管”,使得部门特别注重事前的审批环节,一遇到相关问题就增加审批程序,但是监管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建立全市统一的企业联合审批平台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将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互通,实现许可事项的有效监管。
这次改革的另外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实现了并联审批。过去企业拿到工商执照,如果要某个前置许可项目,十几个部门跑下来,即使每个部门最短5天,也要50多天。如果企业登记许可不实现联合审批,那么行政审批效率根本无法有效提高。
专家视角
配套能否跟上关系改革成败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天祥认为,对于佛山来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企业注册登记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说,过去企业注册登记许可互为前置,企业要完成企业资格注册登记和经营资格许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部门审批流程复杂,办事拖拉,增加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对于民营经济发达的佛山来说,这种情况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顺德区已经率先实施企业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佛山这次又在市的层面以及其他四区同时启动企业注册登记改革,放宽了企业注册登记门槛,更实施了企业登记许可联合审批、企业推出机制以及实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等系列配套措施。
陈天祥认为,这些系列配套措施能否落实到位,是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相关的配套措施能够跟上,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就能前进一大步。
“如果并联审批的这些配套措施可以跟上,那么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的效果就能更加明显。”从此企业办理有关审批事项直接到一个政府部门窗口交材料就可以了,将“跑腿”的工作交给了后台交给了部门,这将大大方便企业,提升地方的营商环境。
陈天祥说,佛山作为全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要做的工作非常多,但是最核心的还应该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职能逐步转移给社会组织和企业,才能轻装上阵,才能更好地建设服务型政府,因此佛山的改革还是要朝着减少审批事项这条路子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