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三年苦战奥运营销启示录
2006年2月,意大利都灵,冬奥(冬奥新闻,冬奥说吧)会。
执掌联想大中华区不到五个月的陈绍鹏,和100多名中国工程师在冰天雪地里奋斗。作为一家中国企业,联想不仅要无条件地接受奥组委很多额外的检测,还要面对各国语言、文化的差异。 “比如,意大利人的时间观念很差,2点开会,通常都3点才到。”陈绍鹏对《当代经理人》说。
这位少帅还不得不亲自去排队买热狗,类似这样的困难,他们遇到了很多,因为经验不足,他们付出的要比其他赞助商多很多……所以,在都灵冬奥会的庆功宴上,一向节制的陈绍鹏在联想员工及一群记者的“围攻”下,醉倒在了餐桌底下。这个“醉”包含了怎样的艰辛,只有陈绍鹏明白。
那时的联想作为第一家跻身国际奥委会顶级全球合作伙伴(TOP)的中国企业,以探路者的姿态在国际化行销道路上摸索着前行。但从都灵冬奥会、小罗、NBA,以及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在这一系列的体育营销中,联想始终围绕着自己的目标:将奥运战略本身与产品全球行销相结合,逐渐成熟……
2007年6月,中国北京,奥运会倒计时接近400天。
尽管淅淅沥沥的小雨一直在下着,但这雨水始终没有影响陈绍鹏的心情。这是联想在继其主创的奥运“祥云”火炬(火炬博客,火炬新闻,火炬说吧)中标发布后第二次面对媒体——正式宣布作为奥运火炬(奥运火炬博客,奥运火炬新闻,奥运火炬说吧)手选拔合作伙伴在全国征集奥运火炬手。
陈绍鹏表示,联想将通过两条渠道选拔火炬手,一是公开的渠道选拔,二是在联想内部选拔,其中包括联想员工,也包括联想非常优秀的合作伙伴。当有记者半开玩笑地问:“绍鹏,你自己会作火炬手吗?”面对这个问题,这个在国际舞台上经历了很多大风大浪的少帅,竟然在不经意间有了一点脸红。“我希望自己成为火炬手,这是一种荣耀。但我也必须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