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融:都有标杆,你必须比,像我们中石油比就是跟美国的艾克森。当然我也没要求说一年你马上做完,但是你可以分步走,首先要看到差距,就有希望,看不到差距绝对没希望。
李荣融说,要想让自己不断强大,就必须寻找比自己强大的假想敌来激励自己。与此同时,更要走出国门,向世界上先进的国家学习经验。李荣融上任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是新加坡,这是因为几年前新加坡淡马锡集团负责人的一句话让他始终不能释怀。当时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句话触动了李荣融,让他数年后依旧不能释怀?而央企对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又会给股市带来怎样震动?
时光回溯到1999年,当时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鎔基访问新加坡并参观淡马锡控股公司,时任国家经贸委主任的李荣融就站在朱鎔基的身后。参观中,淡马锡集团负责人的一句话,让李荣融铭记在心,久久难忘。2003年6月,出任国资委主任刚刚两个月,李荣融就把首次出访的地点,选择在了新加坡的淡马锡集团。
荣融:那一次是我陪朱镕基总理去新加坡,当时有一个项目就是看淡马锡公司,淡马锡那次汇报时间不长,但是有一句话总理很感兴趣,就是他们旗下的公司无一亏损,也都是国有企业,但是就这一句话,我始终忘不了,它最核心的一部分我认为就是治理结构,我感觉他们的董事会有他们的特色,跟美国可能还不太相同,不太相同的地方就是他们董事与淡马锡的沟通很频繁,就是董事在董事会上表态,他确确实实牢记出资人的利益。
一些内地媒体把淡马锡称作新加坡的国资委。而其相互制约、负责高效的董事会制度,则被称作是“淡马锡模式”。
从淡马锡考察回来之后,2004年2月,国资委向中国国务院提出在中央企业中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工作,得到国务院的同意。然而,就在试点工作正处在酝酿之中的时候,一个震动全球商界的事件发生了。
荣融:那时候也有不少案子,所以镕基总理那时候说,送到我这的都不会小,那时候他老睡不着。
2004年12月1日,在新加坡上市的国资控股公司中航油曝出亏损5.5亿美元,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令,引发舆论一片哗然。7天之后,公司总裁陈久霖被新加坡警方羁押。媒体评论说,这个用四年时间,20万美元,将一个衰败的石油运输公司,打造成新加坡“航油大王”、新加坡股市“龙头大班”的“亚洲经济新领袖”,书写了一个“火箭式上升后又流星般陨落的正反两方面教材”。而陨落的直接成因并不复杂,就是违规进行石油期货投机交易。
主持人:中航油的陈久霖事件,现在基本上已经都成了EMBA或者MBA的教材了,那么陈久霖这个事件据说他也到北京来寻求过支持,那个时候您是什么时候知道个陈久霖这个事件的。
荣融:就是他撑下去了。后来报告就是这个损失不是几千万美元了,那时候已经上亿了,但是报告的时候我按我的经验大概他报的数字还要加两倍,差不多是真实的数字,当时好像我印象是报的一亿多,1.3亿,后来实际损失是5.5亿美元。所以当时他来的意思就是拿钱出来就能把他救过来,我想不那么简单,所以首先要把情况要搞真实,所以后来就专门成立一个特别小组,把情况先搞清楚。
主持人:您那时候一点没有想到过相信陈久霖给他这部分钱,他或许有机会把这个事情。
荣融:不可能,到那时候你绝对不可能相信,因为他们那个风险手册规定得很清楚,不是没有风险管理,有,但是这本手册等于没用,都是一个人说了算,该报告的都不报告,反过来董事该履职的,也没有履到职。
主持人:您那时候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想的最多的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