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1年国际经济金融走势分析与预测
未来三年,世界经济可望进入一个较快增长阶段,美国经济将进入一个复苏周期。而全球金融深化步伐将加快,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国际石油及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将震荡上行,全球通胀压力依旧较大,全球货币政策将逐步由宽松转向紧缩。2009年将是决定世界经济金融未来发展趋势的关键一年,诸多不确定因素在这一年的演化方向将决定其未来三年的发展基调。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詹向阳、樊志刚
课题执笔人:邹新、程实、宋玮
(一)世界经济走势:有望进入一轮新的较快增长阶段
从历史趋势看,世界经济整体趋势向上,结构特征日益明显。1980年至2007年,世界名义GDP由117972.2亿美元上升至543116.1亿美元,累计增幅为360.4%。28年间,世界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在0.89%至5.02%间波动,平均增长率为3.32%,其中上世纪20年的平均增长率为3.02%,本世纪8年的平均增长率为4.08%,整体呈现出向上趋势。在此过程中世界经济的结构性特征日益明显:从比例看,发展中国家GDP占世界GDP的比重在28年间经历了“U”字型变化,从1980年的30.9%到1992年16.5%,再到2007年的28%,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全球占比先减后增,发达国家则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主要地位。从增速看,发展中国家近十年来大幅超越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则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28年间发展中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4.22%,其中前20年平均增长率为3.37%,后8年为6.36%,增速不断加快;发达国家28年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2.74%,其中前20年为2.82%,后8年为2.52%,增速有所放缓。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不断增加。
“从现状变化看,2007年三季度爆发的次贷风波通过五种途径给世界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一是冲击美国经济,作为当今世界经济最重要的引擎,美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还通过大量提供科技创新和对外投资有力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次贷风波影响下的美国经济放缓将给世界经济需求增长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二是打击全球证券市场,证券市场的动荡和萎靡将缩小融资空间,减少资本利得,减缓开放步伐,恶化交易环境,打击市场信心,从宏微观各个渠道对世界经济增长形成冲击;三是激生国际金融风险,较高金融风险不仅将增加交易成本,减弱世界经济的活跃度,还将阻碍一些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改革和经济增长转型的稳步实施,加大整个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四是拖累贸易发展,次贷风波导致各类双边汇率波动性显著增大,给国际贸易开展带来了困难;五是抑制金融深化,次贷风波增大了全部金融市场的整体风险,市场交易、机制改善和工具创新不可避免地进入低谷,国际金融市场难以充分发挥资金融通的职能,限制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受此影响,预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降至3.73%左右,其中发达国家增长率约为1.35%,发展中国家增长率约为6.50%。
次贷风波的影响还将小幅拖累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但从未来发展看,世界经济有望进入一个新的较快增长阶段,2010、2011和2012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可望逐年上升。同时考虑到近28年间世界经济增长率逐年上升的持续时段大多为4年左右,所以2012年可能构成阶段性波峰,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将小幅回落。在结构方面,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势头将弱于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重回较快增长轨道最主要的动力来源。
如此判断的原因在于:一是次贷风波有望自2008年下半年起逐渐见底;二是美国经济长期衰退可能性较低;三是世界经济增长多元化趋势将为长期发展提供助力;四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可能逆转,长期增长动力依旧存在;五是跨国政策合作不断增强,世界经济博弈结构有所改善;六是科技进步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世界经济的长期增长。预计2009年,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约为3.77%、1.35%和6.65%左右;2010年约为4.77%、2.70%和7.12%左右;2011年约为4.93%、3.09%和6.96%左右。
可能会影响甚至改变未来三年世界经济较快增长趋势的负面事件包括:全球房市大范围萎靡、新兴市场经济体接连发生类似越南的金融震荡、美国新总统取消扩张性政策搭配、欧洲货币一体化遭遇重大挫折、能源和食品供应垄断力量大幅增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由于这些负面事件最可能发生在2009年,所以2009年将是决定世界经济发展基调的关键一年,如果这些小概率事件发生,世界经济将从较快增长转变为缓慢增长。
我们判断,2009~2011年,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较快增长阶段,平均增速约为4.5%,但潜在风险的增加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有可能低于这一水平,2009年会否发生影响深远的负面事件将是决定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