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以1984年开始的八年,自由的精灵被释放,无数创业家作为一股新的势力崛起于国企羽翼之下,崛起于穷乡僻野之中。他们当中少数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将在多年后成为中国企业的标杆人物。
创业史定位:
在中国企业史上,1984年是个伟大的年份。以此为契机开始的八年,自由的精灵被释放,无数创业家作为一股新的势力崛起于国企羽翼之下,崛起于穷乡僻野之中。他们当中少数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将在多年后成为中国企业的标杆人物。
时代描述:
邓小平第一次著名的南巡是1984年。中国的对外开放终于由点及面,形成沿海全境开放的格局。民营经济因此波涛汹涌。随后1985年4月13日,私营企业终于被政府正式认可。
经历三年多高速成长,1988年3月,邓小平决定从上海开始破除“价格双轨制”,进行“物价闯关”,由此却引发席卷全国的“抢购风”。当年10月,“物价闯关”宣告失利,被认为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次经济失控。中央启动改革开放后第三次宏观调控。自1981年以来规模和力度最大并且持续三年的、针对私营企业的整顿运动开始。
经济陷入低迷,社会动荡,中国决策者激进的改革思路渐渐退潮。与此同时,1989年2月,邓小平提出的“稳定压倒一切”却吹响了渐变式改革的号角。1990年,中央开启新一轮“海南热”,确立浦东开发政策。在深圳和上海,中国资本市场初现“双市格局”。
尽管1991年的中国还弥漫着“改革是姓社还是姓资”的硝烟,突变前夜已经到来。
创业史记:
一无所有的力量
1984年,广东顺德容桂镇。只有小学四年级学历的潘宁以零件代模具,用汽水瓶作试验品,凭借手锤、手锉等简陋工具,万能表等简单测试仪器,敲打出了中国第一台双门电冰箱。那一天雷雨交加,他独自一人冲进大雨中嚎啕大哭。当年10月,顺德珠江冰箱厂成立,冰箱品牌“容声”,潘宁出任厂长——后来这家小厂更名“科龙”。
跟潘宁一样,远在温州柳市的南存辉卖了自家房屋凑起5万元,和几个朋友建起一个作坊式的“求精”开关厂。朋友之中,有他的小学同班同学胡成中。多年后两人一分为二,分别成立正泰和德力西。
这正是中国企业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年。“下海”的冲动瞬间席卷大江南北各个阶层。除了贫困的抗争者,那些生活安逸甚至小有成就的人,也涌入了改革的大潮。在深圳,王石成立“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这便是万科的前身;在山东青岛,张瑞敏被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当厂长,多年后这家厂更名“海尔”;在北京一间2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联想诞生。柳传志信誓旦旦地对中科院领导说:“将来我们的公司会成为年产值200万元的大公司。”
其实那时候,柳传志心里完全没底。当时的中关村是“两通两海”的天下。驰名一时的金燕静、段永基、张旋龙、求伯君已经悉数登场。不过,重量级人物王志东还徘徊在圈外。1984年,王志东才刚刚考入北京大学无线电系。他的时代还没开始。
喜剧的是,年长他四岁、刚刚毕业的潘石屹,却觉得自己的时代仿佛已经结束。1984年,潘石屹被分配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颇受器重。直到某天单位新分来一位女大学生,潘石屹带着她领办公桌椅。这位同事百般挑剔,挑了足足一个小时都没确定。潘石屹忍不住劝她凑合着用。没想到她十分认真地回答:“你知道吗?这套桌椅可能要陪我一辈子。”不经意的一句话,却让潘石屹打了个寒噤,“难道我这一生就要与一套桌椅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