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恶性竞价引发连环乱象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电商无节制的图书价格战,是引发一系列行业乱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除了当当和亚马逊两大图书巨头,京东、苏宁、1号店、腾讯、天猫等电商也投身到图书销售,大打价格战。一淘网刚刚发布的价格指数监测显示,6月以来降价最为明显的是图书,图书类商品的平均价格环比5月下降幅度达到5.27%。
对于电商频繁的价格战,出版社也很是不满。去年“六一”前后,京东商城对5万种少儿图书进行4折封顶的低价倾销,这一行为引发了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接力出版社等24家少儿出版社的公开抵制。
出版社对电商和实体店的区别对待,也引发了经销商的不满。今年3月,包括陕西新华书店、嘉汇汉唐书城等实体店在内的60多家陕西图书经销商,共同抵制《大秦帝国》的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该社所有书全部下架,抗议其给予电商的极低折扣。
“图书业的整体毛利是非常低的,由于电商的批量大,有些还采取包销不退货的方式,所以出版社普遍会给电商更低的进货折扣。”李先生称,出版社的这种做法也是基于薄利多销的考虑。
至于由此引发的连环乱象,金锐无奈地表示,无法说清楚到底谁对谁错,这是整个行业的漏洞,业内几乎毫无办法。
出版社、经销商、电商三方处境尴尬
在连环的行业乱象中,身处其中的出版社、经销商和电商没有谁成为真正赢家,实际上三方均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处境。
“出版社现在要收回书款很难,拖欠现象严重。”李先生介绍,出版社一般直接发货给主渠道的省级新华书店和大型的民营代理商。“他们掌握着各地大部分实体店。”在这种情况下,这两类经销商就具有垄断性质,出版社必须依赖他们开拓当地的市场,对经销商的退货行为往往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于经销商而言,电商的低价促销,正在不断地挤压实体店的生存空间。上个月,当当网除了进行图书3元清仓促销,还有图书满200元减100元的活动,涉及图书千余种。
“3元一本的图书价格,远远低于经销商从出版社的进货价。经销商卖出一本书,还不如退还给出版社一本书挣得多。”李先生表示,由于出版社对经销商的退货率都有一定的控制,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书买过来都能退。“实体书店需要承担租金,有些图书退不掉,不得不低价出售,甚至是按斤来卖。”
当当网的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京东商城、苏宁易购、1号店、天猫等凶猛扩张,当当网的图书销售市场份额遭遇蚕食。数据显示,2011年至少有300万老用户流失,占2010年活跃用户的35%。“当当网的新书一般就是6.5-6.9折,有的卖7.5折,但碰上限时抢购或者团购,降价幅度都是20%,库龄时间长点儿的就会做3元抢购,毛利率低得可怜。”该负责人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